11月18日,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十五五’中国经济展望”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众中国经济领域大咖齐聚“湾区之心”,共同把脉中国经济最新发展和未来机遇。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在“十五五”期间要做什么?怎么做?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广东要做有五点:构建科创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应用技术转化,发展制造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建立世界级的城市群;构建大湾区区域共同市场,有利于生产要素在11个城市进行流通;广东的企业加快出海,构建海外“中国人经济”。
以构建科创体系为例,郑永年表示,可把粤港两地的基础科研能融合、统筹起来,用新质生产力来进行“从0到1的”基础科研。
“应用技术转化方面,珠三角一直是世界第一,但在生物医药、游戏、人工智能方面潜力非常大。”他说。
此外,郑永年表示,还需要更多的工业人才,工业人才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同时,科研经费要向年轻人倾斜,资金的流向要“抓小放大”。
“企业做大了就应当交给市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市场化融资。专精特新企业,则需要政府扶持,所以我们要‘抓小放大’。”郑永年解释。
“大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抓手,也是我们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最重要推手。”郑永年表示,从经济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去年的统计数据已超过纽约和旧金山湾区,在科技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前进。
“如果大湾区11个城市融合起来,到2035年,肯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郑永年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陈泽云 戚耀琪 董鹏程 陈玉霞 实习生 林泓玥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