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十五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划艇决赛进入最后100米,多条舟艇齐头并进,比赛来到最紧张的关头。这时,位于第六道的浙江队李舒琪/薛丽娜操控的舟艇骤然提速,率先冲线。她们击败了包括两届奥运冠军孙梦雅、徐诗晓在内的众多顶尖高手,成为全运会该小项的首对“00后”组合。

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她们笑得灿烂。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五个月前,她们还只是全国锦标赛的第三名;两年前,这两位温州姑娘甚至还一度暂别了心爱的划艇,转项到了龙舟项目。
李舒琪很早就在水上运动方面展现了过人的天赋,2019年,16岁的她就被选拔到了省队,并很快转到了一队。2021,她在十四运会夺得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双人划艇项目的铜牌,还在全国青年锦标赛名列前茅。2022年年底,李舒琪还在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上再创佳绩,夺得女子甲组200米单人划艇冠军,并与薛丽娜搭档获得女子甲组200米双人划艇银牌。

但在杭州亚运会资格赛上,她们遭遇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挫折。“当时我们在划艇上的表现不太好,在杭州亚运会的资格赛失利。接着,我们面临一个选择——转项到龙舟。”李舒琪说。当时,杭州亚运会龙舟项目备战在即,浙江队亟需有水上运动基础的选手。她俩当时还有些犹豫和不甘心,但在教练的耐心开导下,她们接受了转项。
亚运资格赛的意外失利,让她们陷入职业生涯的低谷,但这也成为爬升的新起点。“龙舟和划艇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们很快上手了。”李舒琪回忆道,自己也面临新的挑战,因为龙舟是12人的团队协作运动,领桨、跟桨的节奏都要重新磨合。她们每天反复练习同步划桨动作,揣摩团队节奏,凭借皮划艇打下的扎实功底和刻苦的练习,成功入选杭州亚运会国家龙舟队30人名单。在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中,她们连夺女子12人龙舟200米、500米和1000米直道竞赛三枚金牌。夺冠现场,李舒琪大声喊着“看龙舟、到温州”,成了那届比赛的“名场面”之一。

虽然在亚运会收获满满,但李舒琪和薛丽娜还惦记着自己的那艘小小的划艇,她们还要找回最初的梦想。“丽娜是我的师姐,我们小学六年级就认识了,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们直到这三年才开始配合,”李舒琪笑着说,“因为当时队内只剩我们(还没有配对)了。”淡淡的自嘲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三年中,从划艇到龙舟,再回到划艇,她们各自都受过挺重的伤,手上的老茧,更是长了又剪、剪了又长。
有意思的是,转战龙舟的经历,不但让她们获得了宝贵的荣誉和信心,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们在划艇项目上的短板——龙舟需要的高强度体能和快速划桨节奏,让她们的爆发力和动作连贯性也有明显提升。在教练的帮助下,她们调整划桨动作,将龙舟的爆发力融入皮划艇的匀速划行中,进一步提升了体能。两人搭档在今年亚洲皮划艇静水锦标赛摘得200米双人划艇银牌,逐步重返国内顶尖行列。今年3月,她们更在全国皮划艇静水冠军赛第一站比赛中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在十五运会,已经有了充足信心的她们选择了在预赛保留实力的战术,为决赛的爆发做好准备。“划到250米左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但只要撑过去就会好很多。所以,只要努力,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李舒琪说。
李舒琪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谦虚之中又透着十足的自信,比她大三岁的薛丽娜则有些腼腆,面对问题,她总是习惯把李舒琪当成了自己的“嘴替”。这既是因为她内敛的性格,也是因为她对队友的十足信任。“默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比赛中,你根本没有多余的力气说话。”李舒琪笑道。在平静的水面上,极速划桨的她们仿佛能读懂彼此的心思,在体力达到极限的时候无声地鼓励对方。
从雅典奥运会中国皮划艇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喜夺两金,中国皮划艇在划艇项目上已经有了好的基础和传承。战胜奥运冠军前辈之后,李舒琪和薛丽娜已经成为洛杉矶奥运会女子500米划艇比赛资格的有力竞争者。从一度因为亚运资格赛失利无奈转项,到转战龙舟赛场的惊喜收获,如今回到自己的主项,登上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李舒琪和薛丽娜的这段迂回转折的运动生涯,或许正诠释着体育竞技中“柳暗花明”的无限可能和迷人魅力。
“我们后半程可以追上去,我们非常相信自己的后半程。”薛丽娜说。她和李舒琪划艇运动生涯的“后半程”,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