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大家看到摆在这里的现金,有24万元……”2025年7月12日,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陈家祠社区裕兴苑小区喜气洋洋,69岁的裕兴苑小区业委会主任程伟良主持业主管理费返还大会,居民身穿红色衣服领取“分红”——10个月的物管费部分收益。这是裕兴苑小区在2023年7月之后,第二次为业主派发“分红”,是荔湾区探索无物业小区业主自治成果之一。
今年8月,裕兴苑小区业主自治案例以“荔湾区探索无物业小区业主自治模式”入选广东省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为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荔湾区以裕兴苑小区为试点,联动小区所属金花街道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业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自治新模式,推动小区从“无人理”到“众人治”的蝶变。
小区自治见成效,居民共筑幸福家园
中秋佳节临近,裕兴苑小区的花园里流水潺潺、绿植葱郁、时花绽放,彩色灯笼和灯谜随风飘荡,整个小区已充满团圆、喜庆的中秋氛围。
记者走访当天,多位80岁以上老人齐聚业委会办公室,喝茶、闲聊。程伟良向他们分享业委会最近的工作情况。“多亏这些热心街坊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作为裕兴苑小区的“大家长”,程伟良对小区内236户情况了如指掌,街坊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程”“程生”。参与小区业委会工作10多年,程伟良与街坊相处的大小事都记在心里。
2011年年底,裕兴苑小区原物业管理公司退出管理,小区“无人管”,让居民一筹莫展。在街道、居委的指引下,小区成立了业委会,程伟良任副主任。程伟良说:“当时‘小区自治’对我们而言是新鲜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由于前两届业委会刚起步且团队能力有限,仅能维持物管费收支工作。2017年,在业委会暂缓新一届选举之时,已退休的程伟良看到小区环境乱糟糟,他带头召集热心居民,齐心协力整改绿化、路灯、水池等。2018年,待小区环境逐步改善后,小区开展第三届业委会选举,程伟良高票当选业委会主任。
在任期内,程伟良积极与街道、社区商议小区治理方法。“居民担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
2021年,裕兴苑小区5栋楼需要更换电梯,程伟良等业委会成员考虑到原有的电梯平台太高,需要步行楼梯才能到达。于是,他们设计了降低电梯平台的改造方案,把改造方案和每户需要缴纳的费用逐一公示,打消业主对费用的顾虑。程伟良说:“最多缴纳9000多元,最少缴纳约2000元。业主看到这些数目,也安心了。后来,我们10天收齐一栋楼的费用,10个月完成5栋楼的平台改造和电梯更换工程。”
业委会也想方设法为小区“赚钱”。如腾挪公共空间增设20多个停车位,引入快递柜、充电桩、楼宇电梯广告等合作。还通过推进修整排污、排水设施以及积极沟通等方式,让小区外围的配套店铺时隔10多年恢复规范缴纳物管费。2023年7月,裕兴苑小区获得公共收益约40万元,经过公示后,业委会存留约20万元作为小区治理经费,把剩下的收益返还给业主。
有了第一次“分红”经验,裕兴苑小区的运作模式也越来越成熟。2025年,裕兴苑小区公共收益约44万元,7月,业委会把一半收益用作第二次“分红”。
“业委会是我家,搞好靠大家!”86岁居民卢姨在裕兴苑小区住了20多年,在她眼中,业委会的团结、实干带动了小区居民,让小区发展得越来越好,居民住得一年比一年舒服、一年比一年安全、一年比一年和谐。
在第二次“分红”之后,有业主担心业委会的良好运行状态能否维持?程伟良表示:“随着自己年纪增加,小区不断有年轻人回流居住。业委会将有意培养年轻党员参选下一届业委会,我也将在幕后辅助年轻人,协力把小区治理成效延续下去。”
居民依法自治,从“被动”到“主动”
在居民开展自治过程中,离不开社区、街道的沟通和支持。在2011年年底,裕兴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撤场后,金花街道党工委和相关部门指导、协调裕兴苑小区业主筹备选举业委会,向居民解释业委会成立的相关要求。
2018年6月,裕兴苑小区成立了以程伟良担任业委会主任,由五名热心居民组成的新一届业委会,让小区进一步实现自我管理。金花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王斌表示:“裕兴苑小区开展自治过程中,街道、社区会对业委会开展物业培训,指引账目公示等,如协助其开展小区收益的线上线下公示、返还公共收益给居民。”
另外,金花街道还依托“民生微实事”和社区微改造项目等,对小区内外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如更换路灯、翻新人行道,利用小区中央绿地打造党建微公园等。王斌说:“裕兴苑小区业委会的自治成效让小事留在了小区内解决,与社区、街道工作形成了良好、密切的配合。”
近年来,荔湾区积极探索无物业小区治理,如多宝街道天佑社区南站新街居民小区探索党建引领“零物管”社区治理;彩虹街道金盈居小区建立了金盈居党支部,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等小区自治问题,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家园自治”模式。
在推行居民自治过程中,荔湾区注重挖掘居民骨干(如楼栋长、志愿者、业委会成员等)参与社区或小区的公共事务、沟通协商、依法办事等;推动自治章程、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规则公开透明,让居民知晓;整合链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为自治注入持续动力等。
下一步,荔湾区将探索建立居民自治规范指引和指标体系,为超大城市老城区治理提供“荔湾样本”。
文|记者 马思泳
图|记者 陈秋明
视频|记者 陈秋明 马思泳
下一篇:援疆的山海深情 跨越千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