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深港高铁迎来全线开通7周年。
141公里的高铁轨道,像一条钢铁脊梁,很“in”,把繁华的大湾区核心城市群串成一线;也很“硬”——建设时啃下“硬骨头”,运维中撑起“硬实力”,7年来更担起“硬联通”的重担。
自建设以来,这段“硬骨头”工程就着实令人头疼:广深段要在密集城区中架设大量桥梁,宛如空中铁路;钻进狮子洋隧道,完成海底跨越;香港段则需潜入新界中部、像“地下长龙”般穿梭市区,最终抵达西九龙。
如果说工程建设是“单次攻坚”,每日运行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效果的“长期考核”。各站点需精准铺画列车运行图,高效应对密集班次;通关采用“一地两检”模式,旅客在香港西九龙站就能一次性完成出入境手续;创新跨境高铁监管模式,提升运行效率,旅客的出行效率同样得到显著提升。
广深港高铁的开通,也将香港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便捷的运输体系,2018年以前,香港至北京铁路旅程需要一整天,现在8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刚过去的2025年暑运,广深港高铁单日客流峰值达13.4万人次。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上学上班的,去看演唱会的,从游乐园高高兴兴回家的;社交平台中,无数粤港美食攻略等着旅客探店。
有意思的是,今年,广深港高铁2000多万跨境旅客中,内地赴港与香港北上客流比例约为1:1,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不久前,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规划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这意味着,一条连接广州北站、东莞中心区、深圳机场东站、香港北部的新高铁将汇入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建成后,深港15分钟通勤将不再是梦。
高铁网越织越密,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广深港高铁见证了湾区的制度创新、经济腾飞、文化融合。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加速前进,奔向更好的未来。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苏若倩
剪 辑:李江锐
设 计:杨晨悦
拍 摄:韩 薇
校 对:梁洁萍
AI审核:苏若倩
AI工具:即梦AI 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