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3日,2025年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总决赛暨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海珠区琶洲举办。比赛间隙,参赛队伍、创投企业、评委等接受媒体采访。
优逸人工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团队凭借自主研发的乳腺专科诊疗生成式大模型项目——“Breast GPT”,参与了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并成功入围决赛,获得了政府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大模型架起信息网络:
降低乳腺疾病诊疗“幻觉”
优逸人工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泽华博士表示,公司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余运芳博士兼任优逸人工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CMO),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在业内率先布局多模态临床诊疗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据介绍,Breast GPT是一款专注于乳腺专科的生成式大模型,依托千万级多模态临床诊疗数据和自主研发的M-MoE模块化混合专家架构,构建了“逻辑验证机制+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图谱+规则引擎”的四重保障体系,显著降低“幻觉”风险,提升输出内容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
“Breast GPT”能解决什么难题?王泽华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前期调研的行业痛点,他表示,以前专科医师在进行乳腺诊疗时,写电子病历需要一个冗长的过程,如果患者不信任,还要去其他医院再查一次,最终可能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
“通俗来讲,针对乳腺专科诊疗,A医生有A医生的经验,B医生有B医生的经验。我们的大模型恰好可以平衡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构建一个综合性平台。”王泽华形容说,“Breast GPT”更像一张网,未来会大面积铺开,打通各个医院之间的网络通道,通过一致性判断可以大幅度减低医生的误诊或者漏诊,平衡不同医院的诊断。
具体来看,该模型具备多模态影像智能诊断和临床诊疗辅助决策能力,能自动识别超声、钼靶等影像中的病灶,生成结构化报告与诊疗建议,大幅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与诊断一致性。
数据显示,该大模型生成报告的“幻觉率”降低超过50%,即诊断结论与高级别医师诊断的符合率显著提升,结果更具可信度。
优逸科技已携手广东联通、华为等,构建国内多中心临床部署应用试点,为乳腺疾病的精准诊疗赋能。并由汉盛律所在研发应用过程提供法律合规护航。大模型将实现持续研发升级、医疗专科智能体社区化、临床AI工作流建设、数据智能治理平台化,形成智能体及定制化知识库的专科诊疗大模型生态。
大赛事收获真金白银:
优质资源平台助展翅高飞
对于王泽华团队而言,“Breast GPT”最核心的价值,是能够真正落地到临床使用场景中,解决医生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实际痛点。
“通过参与这次大赛,我们真正对接到了黄金资源,获天使轮融资意向,也结识了来自极佳科技、光影焕像等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与算法工程师,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王泽华坦言,通过与各领域优秀团队的交流,这些启发直接推动了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
作为土生土长的琶洲企业,落户以来,企业深切感受到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王泽华说,这里不仅拥有“算法补贴”和“人才培训”等精准政策支持,还借助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清智资本及海珠城发集团等生态伙伴,高效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协同。
同时,通过持续参与琶洲算法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团队得以始终保持技术前沿洞察。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包括落地辅导和融资对接等,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总体而言,琶洲以其‘算法+算力+场景’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理想沃土,为像我们这样的科技企业提供了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扩张的全周期发展动力。”决战琶洲算法大赛后,王泽华感慨万千,倍感信心振奋。
统筹|记者 梁怿韬
文|记者 卢佳圳
图|记者 黄城栋 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