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广东省档案馆、广州潮州金山中学校友会联合主办的“大湾区青春足迹——从潮州金山中学走向粤港澳大湾区时代践行者档案捐赠仪式暨陈列展”在省档案馆举行。广东省委原副书记蔡东士为此次活动定名并题写墨宝。
本次展览共有120左右位时代践行者参加捐赠档案活动,捐赠的档案实物总数为764件。捐赠者来自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都是从潮州金山中学走向粤港澳大湾区。他们的青春足迹跨越半个多世纪,并在大湾区的建设中挥洒奋斗汗水,追逐人生梦想。
红色薪火永续
潮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升起
据悉,潮州市金山中学与汕头市金山中学同源于1877年金山书院。1952年分迁后,潮州金中校史以1926年“潮安县立初级中学”及1952年迁址金山为正式起点。
潮州金山中学(前身为潮安县立第一中学),1903年至1952年间,源起于“金山书院”的这所潮州学府,先后以潮州中学堂、省立潮州中学校、广东省立第四中学、广东金山中学、广东金山高级中学、广东省立金山中学诸校名在金山顶办学发展。在战乱中也经历过短暂的异地办学甚至停学,然而这些曲折从未阻止金山中学培养人才、对外输送人才的脚步。张竞生、杜国庠都曾出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一职,饶宗颐、梅益、洪灵菲、戴平万、蔡翘、郭任远这些赫赫有名的文化界翘楚都曾就读于潮州金山中学。
在大革命时期以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潮州金山中学形成深厚的红色基因。如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成立中共潮安县中支部,成为潮汕地区早期基层党组织之一。师生组织“潮安抗日学联”,通过抗日宣传、标语制作等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10月22日,潮州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该校操场前升起,标志着潮州解放。革命思想传播,烈士精神传承延续至今,激励时代践行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764件实物档案
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人生奋斗历程
本次陈列展,共有120左右位时代践行者参加捐赠档案活动。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都是从潮州金山中学走向粤港澳大湾区,青春足迹跨越半个多世纪。
这次捐赠的档案实物总数为764件,其中包括奖牌、奖杯等共38件,各类荣誉证书等共114件,著作、学术论文共181件,回忆文章66件,20年代《金中周刊》、上山下乡通知书、1977年恢复高考准考证等档案史料73件,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活动照片、录像带155件,美术作品107件。
红色档案方面,华南师范大学退休副教授许肖生,捐赠了他整理的祖父——革命烈士许甦魂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资料。名人档案方面,世界汉学大师饶宗颐、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中国美协顾问林墉、著名书画家苏华、暨南大学校董柯荣卿等捐赠档案实物。历史档案方面,捐赠了潮州金中校友上山下乡通知书等老物件63件,具有时代特征的海南知青群体、英德知青群体、潮州5个知青点群体资料等。
这些承载着120左右位践行者和海南、英德、潮州知青群体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档案,其社会意义远超个体记忆的保存,是粤港澳大湾区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开展集群式捐赠
让档案成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动力
档案见证历史。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既回望了历史,又呼应了大湾区当下发展,启示未来区域协同发展与文化传承。捐赠档案现场陈列呈现出诸多亮点:从潮州金山中学走出的不同时代群体,其经历浓缩了新中国发展历程,填补了区域历史叙事中个体经验空白;通过个体与集体互动叙事,展现潮州文化底蕴与大湾区人文精神的历史关联;将潮州文化基因融入大湾区建设,强化文化认同感;传递奋斗者精气神,激励当代青年……
广东省档案馆通过开展集群式捐赠活动,搭建起连接起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纪念时代践行者的“青春足迹”之际,对“湾区精神”进行再诠释,努力使档案成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文化力量,激发新生代在历史纵深中寻找创新坐标。欢迎更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积极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各类档案史料,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贡献力量。
广东省档案馆捐赠热线:020-38749096
电子邮箱:dag_zjb@gd.gov.cn(邮件标题请注明“捐赠XX主题的档案史料”)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中路128号(邮编:5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