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以实干担当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管理,深入乡村。在产业振兴方面,助力乡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带动农民增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修建道路、改善水电等,打通乡村发展脉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央企的参与,如同一股强劲的力量,绘就了乡村的新画卷,让乡村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书写了精彩篇章。
中铁广投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度参与广东14个地市“百千万工程”建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徐曼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梦想。改善城乡风貌,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如今,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正在广东大地徐徐展开。
作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建筑业央企之一,截至目前,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广投”)已组织43家成员单位,参与河源、汕尾、梅州等14个地市、46个县(市、区)、261个乡镇(街道)建设。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铁广投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实干担当助力“百千万工程”,携手各地政府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合作模式和样板,助力各地持续构建“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多方共赢”的共建格局,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走进广州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记者看到,乡村农房正持续“上新”,简约大气的灰瓦白墙,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良口镇米埗村,最美旅游公路慢行系统的建设让这个小村庄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打卡的游客,独特的稻田小火车在田间穿行,别具特色。
中铁广投城建分公司广州区域集群项目部项目经理邓剑表示,为了更好地响应群众需求,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逐村逐户走访调研发现,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有限,房屋年久失修,存在渗水、外墙剥落等问题。为此,公司决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央企担当,对当地部分房屋外立面进行公益改造。
“此举既解决了防水隐患,又美化了村容村貌。”邓剑表示,今年以来,项目部在当地已完成赤膊房外立面改造超1000余栋,完成鳌头镇废弃工厂改造约5000平方米。
小岛村和红海湾海滨街改造项目是汕尾市“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项目,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让汕尾“出圈又出彩”。在中铁广投进场后,在小岛村对汕尾市造船厂旧址进行翻新修复,对岛上民居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新建了艺岛水吧街、屿岛市集、屿村博物馆等特色工程,让这个昔日小渔村成为当地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中铁广投在助力过程中创新机制,例如统筹搭配公益项目和市场化项目、以市场化项目反哺公益项目建设模式在汕尾率先落地并全省推广。”在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中铁广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峰在介绍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经验时表示,公司在建设中同时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因地制宜编制方案,推动镇村特色发展。
目前,中铁广投参与东源、蕉岭、海丰等3个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入选全省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县(市)中,9个有中铁广投的助力;围绕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该公司还承担了全省“四沿线”2000余公里及516个村落整治。
作为一家央企,如何真正把帮扶落实落细,真正受惠于群众?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李仲峰表示,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民为本,高质量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模式落地,打造咖啡馆、露营地、精品民宿等一系列设施,先后建成陂角村、亚洲村、新北村等数字化乡村实践项目,创新治理空心村、赋能强村公司、盘活闲置资产,吸引人员回流创业就业。
同时,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例如推进四好公路、农村污水处理、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口袋公园、健康步道、卫生院、长者饭堂、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充电桩等惠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百千万工程”成果。此外,中铁广投还积极引入乡村工匠,促进就业增收。联合河源“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举办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为乡村工匠集中“充电”;引导千余名乡村工匠参与镇村建设,解决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