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项国家标准发布,对商场、泳池、酒店等场所的卫生安全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标准涵盖了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水质监测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公众在这些场所的健康安全。例如,商场需加强空气流通,定期进行全面清洁;泳池要严格控制水质指标,确保游泳者的健康;酒店则要注重客房卫生,规范布草更换等流程。这些标准的出台,将有力推动相关场所提升卫生安全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安全的消费环境。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吴珊报道:又到游泳季,您是否也在担忧泳池卫生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性指标》(GB/T 18204.1—2025)等6项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不过,该标准的正式实施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
近年来,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建设健康环境”有关要求,本次标准修订重点解决大家关心的商场、泳池、酒店等场所卫生安全问题,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检测项目更全面,新增9类健康指标检测,包括新风量和自然采光系数等空气流通方面指标,甲醛、PM2.5、放射性气体氡等有害物质限量指标,泳池水消毒效果、军团菌(可能引发严重肺炎的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常见致病菌)等病菌防控相关指标。二是检测技术更先进,升级了用于空调管道细菌检测等的设备要求,淘汰了二氧化碳容量滴定法、甲醛气相色谱法等方法。三是管理要求更规范,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共性技术需求,统一调整了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频次、样本量与采样、公共用品用具监测样本量、样本运输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