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全运会为契机,积极打造 17 个精致街区。这些街区旨在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环境。首批 5 个精致街区已顺利完工,它们在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精心打造。通过合理规划和精细施工,这些街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它们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市民创造了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广州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随着全运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广州赛区以30个比赛场馆为核心,重点推进17个精致街区建设,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空间品质,为赛事提供高质量保障,同时展现“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风采。5月19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首批5个重点场馆周边精致街区已完工,以共享开放街区、焕新历史文化街区、青年活力街区等特色向公众开放。
作为城市中心轴线的重要节点,天河体育中心通过“拆围建绿”释放960平方米公共空间,并将在体育场外围建成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第一条供全民健身使用的24小时专业跑道,通过全流线无障碍、拆围建绿、扩大街角等手法打造“全民无界体育公园”。天河体育中心五个主出入口均改造成全宽式缘石坡道,消除残疾人坡道与路面接壤处的高差,实现零高差过街,确保行走舒适性。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是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为强化城市记忆,此次改造通过拆除场馆北侧部分看台,增设联通平台衔接英雄广场,实现三大空间的无缝连接,通过LED智能照明、绿化层次梳理和双语导视系统升级,激活英雄广场2.2万平方米空间。街区还打造了阶梯式竹木平台,将闲置绿地转化为集晨练、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并在较场东路增设非机动专用停车区,解决共享单车、电动车停放难题,实现还路于民。
在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的精致街区,通过优化路段及节点交通组织方式,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改造提升舒适慢行道约55.8公里,形成自行车道、慢跑道和人行道贯通的友好通行空间。内、中、外环则分别以活力橙、文化蓝、科技红为底色,串联高校、科技园区和体育场馆。周边共改造绿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附属公用设施设计中融入岭南文化,彰显青春气息。
在越秀山体育场街区周边精致街区改造中,对0.6公里道路、1060平方米绿化、6443平方米广场进行“做减法、提品质、针灸式、精细化”改造,整合79处杆件,补植了耐阴植物形成立体绿化。针对场馆周边建筑立面存在的杂乱问题,建筑立面采用“一栋一策”,整治防盗网、规整空调外机,通过“三线下地”消除“蜘蛛网”。着重提升应元路、吉祥路等路段的车行道及人行道品质,通过缩小转弯半径、缩短行人过街距离,提升慢行安全舒适体验。
与此同时,广州同步开展14个运营地铁站点环境品质提升,重点优化4个在建地铁站点环境品质,其中,景泰站、白云文化广场站着力提升站点与场馆、酒店群之间的通道空间品质;广州体育馆站无缝衔接周边体育馆、公园,打造高效接驳、绿意盎然的一体化街区;天河路站采取局部拆除方案,平衡赛时疏散与赛后使用需求,实现“一站一策”精细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