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残特奥会首个夏季项目聋人足球赛顺利开赛。赛场上,运动员们凭借精湛的球技和默契的配合展开激烈角逐。广东聋人足球队表现出色,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开门红”。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用无声的语言诠释着对足球的热爱与追求。此次赛事不仅为聋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促进了残特奥会的发展,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残疾人群体的体育精神,为推动社会的包容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文/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石
没有呼喊和应答,只有鞋底摩擦草皮声、踢球声和此起彼伏的手语交流,他们在“无声”的绿茵赛场追逐自己的足球梦!
5月17日上午10时,佛山南海体育中心,2025年残特奥会(全称“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首个夏季比赛项目——聋人足球(十一人制男子组)正式“开波”。首场比赛由广东队对战云南队,最终广东队以2:0战胜云南队,取得“开门红”。
作为2025年残特奥会首个开赛的夏季项目,聋人足球项目(十一人制男子组)共吸引了全国12支代表队的216名运动员、69名工作人员及50名技术官员齐聚佛山,总规模达335人。小组赛、半决赛、决赛将在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和南海体育中心轮番进行。竞赛日程将持续至5月24日。
首场比赛广东队2:0战胜云南队
17日的广东佛山,天气闷热,大雨将至。在精彩的啦啦操、醒狮、街舞表演过后,聋人足球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聋人足球是专门为听障运动员设置的足球比赛,比赛场地尺寸、进球得分、越位规则等与普通足球大体相同,裁判执法、球员沟通和赛事组织均围绕听障需求进行优化。例如裁判需使用旗语或灯光信号替代哨声,且需通过肢体语言明确判罚。聋人足球队队员需通过手势、眼神和肢体动作完成战术配合。聋人足球每队上场队员共11人,每场比赛90分钟,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
首场比赛由东道主广东队对战云南队。上半场开场仅10分钟,广东队11号队员谭遂名就攻进一球,率先得分,广东队取得领先。下半场,广东队15号队员黄土瑞长驱直入,攻入精彩一球。最终,广东队2:0战胜云南队。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广东聋人足球队主教练李立志对球队首战的表现很满意。“今天天气很闷热,对我们是个考验。队员们上半场打得有点紧,下半场放松了很多,2比0的结果很满意,接下来还有几场比赛,我们还要好好准备,一场一场比下去,争取拿到更好成绩。”
“足球运动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美好”
广东聋人足球队共有队员18名,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仅16岁,平均年龄33岁。这些队员大多从事足球运动数十年,这项运动在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改变着许多人的人生。
“在家乡赛场上参加比赛,我感到非常自豪。足球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它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来自佛山三水的聋人足球运动员陆永健说。他告诉记者,今天他的家人们都来到现场观赛,为他加油,他将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之后的比赛。
广东聋人足球队队员刘健今年37岁,他表示,足球让他找到了团队奋斗的快乐,也带给了他许多自信,帮助他的生活更美好。“我希望在残特奥会上好好比赛,拿到好成绩,给我的孩子做榜样。”刘健笑着说。
当天比赛现场观众席中有许多学生观赛,这是他们第一次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感触颇深。“很震撼!没想到他们听不到依旧踢得很好,有团队配合,也有精彩的射门,为他们点赞!”来自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的学生温同学说道。
观众点赞赛场内的无障碍设施
场馆无障碍改造是残特奥会比赛的重中之重。记者在现场看到,看台区专门为肢体不便的残疾人观众设置了无障碍爱心专区,多位乘坐轮椅的观众来到现场观赛。
“我觉得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很好。我从进来后,就有志愿者帮我推轮椅,指引我来到爱心专区。这里位置非常方便,没有遮挡,观赛位置也正对赛场,我们看得很激动。”乘坐轮椅而来的佛山观众陈洁玲说。这是她第一次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她表示很震撼也备受鼓舞,“他们非常励志,给了我们很多力量,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拼搏。”
在爱心专区担任志愿者的“00后”学生黎愉诗也感受颇深。这次她的主要工作是为一些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如场地指引、物资分发等。在开赛之前,她就经过了全面的培训,这次经历让她学习到了不少技能。“我是在学校报名参与这次残特奥会的志愿服务,我感觉特别幸运。以前没有接触过残疾人群体,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学习到了很多技能。以后在生活中遇到他们的时候,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黎愉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