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五运会赛事筹备期以来,广州在多方面努力下,平安稳定系数持续提升。安保团队不断强化巡逻防控,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全面升级,确保城市每一处角落都在掌控之中。同时,加强对各类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交通部门精心规划赛事期间的交通路线,保障道路畅通无阻。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合力,让市民和游客在广州能安心生活、愉快参与赛事活动,展现出广州在赛事筹备中对平安稳定的高度重视和卓越成效。
在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来临之际,7月28日,广州赛区执委会举行“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活动,全面展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记者从现场获悉,赛事筹备期以来,广州市平安稳定系数持续提升,案件警情、刑事立案数持续下降。
广州作为十五运和残特奥会的“主赛区”城市,将承办2场开幕式、火炬传递及全省40%的竞体项目、35%的残特奥项目,赛事跨度7个月。确保安保工作安全顺利,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广州赛区执委会安全保卫部常务副部长、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志勇表示,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工信、应急、体育、残联、国安、消防等部门及各区组成执委会安全保卫部,负责统筹协调“城市侧”和“赛事侧”安保工作,全力打造“平安全运”,为盛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他介绍,安保措施可归纳为“四个结合”:
一是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在整体上,严格遵循全省安保总体部署要求,有序推动工作。同时,结合本赛区重点任务,聚焦场馆、住地等区域,做好安全监管,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动态清零”,以确定性措施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盯紧开幕式、火炬传递等关键时间节点,提前周密部署,制定方案预案,精准调配物资,精心匡算人力需求,认真开展测试演练,时刻做好实战备战。
二是“赛事侧”与“城市侧”相结合。坚持“总、专、分”融合,“省、市、区”互补总体布局,注重系统谋划、做到通盘考虑,强化属地责任,形成安保合力,全量汇聚优势。围绕“人、事、地、物、情”等要素,加强基础摸排,强化风险落地核查和源头治理。强化面上情报预警、巡防管控、应急处突、火灾防范等系列工作,把各类涉赛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以“城市侧”清净成效,推动“赛事侧”安全提档升级。
三是新质战力与传统勤务相结合。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打造立体化、智能化防控体系,做到技术辅助、全域覆盖。地面采用“专业+群防”模式,用好“羊城突击队”“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广州街坊”等安防力量,发挥其最大效用。常态化做好水域、地下防控,加强直升机、无人机编队巡航监测,持续做好低空预警反制,实现全域安全闭环。
四是护航赛事与服务惠民相结合。此次赛事的场馆、住地与居民生活区重叠,如何最小化社会扰动实现最大化安全效能,也是安保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周边居民楼滚动摸查,做好登门守护、排查化解、关爱帮扶。结合摸查情况,对可能受影响市民做好妥善安排。
通过测试赛、提前赛等多轮次磨合,全市各安保成员单位逐步形成联动机制。陈志勇表示,围绕“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坚持把赛事安保筹备,与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安全城市结合起来,持续凝炼出更多服务民生、护航赛事“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成果。
他介绍,赛事筹备期以来,广州市平安稳定系数持续提升,案件警情、刑事立案数持续下降,持续擦亮“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金字招牌,平安广州建设考评保持全省前列。
在最近结束的十五运会首个竞体项目U16,女子16岁以下组足球赛的安保工作中,全市累计投入公安、消防、应急等安保力量2.3万人次,稳保34场比赛、80场训练、7.3万人次群众观赛的安全,以“首战首捷,高质高效”的成果标杆,为全省后续赛事安保工作做好经验示范。
文|记者 鄢敏 苏荇
图|记者 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