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获桥梁界“诺奖”,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该通道工程规模宏大,技术难度极高,其建设展现了我国在桥梁领域的顶尖实力。它的建成将极大地缩短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交通时间,促进区域经济融合与发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建设团队的激励,也为我国桥梁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彰显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对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岳路建
继深中通道后,广东又一跨海通道获桥梁界世界级大奖。日前,中国公路学会公布了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奖项名单。其中,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本届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IBC项目奖分为6类,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设计、施工等方面,颁发给近期完成且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项目。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深中通道深中大桥(原伶仃洋大桥)后,广东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也是该奖设置以来我国第十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难度大、跨越三条Ⅰ级航道、海洋环境腐蚀性强等挑战,建设团队在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风振控制技术及工业化建造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黄茅海上的五座“小蛮腰”,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简洁、优雅,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