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200 字左右的阐述:
记者观察|广东代表团开放日的“新常态”:
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已成为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如今,开放日呈现出诸多“新常态”。代表们更积极主动分享经验与思考,从产业创新到社会治理,内容丰富多样。互动交流更加深入,不仅有媒体提问,还吸引了各界人士参与,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同时,开放日的形式也不断创新,借助新媒体等平台,让更多人能及时了解广东的发展动态和代表们的声音,成为展现广东活力与担当的有力平台,推动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文/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郭思琦
图/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周巍
3月6日下午3时,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百余家中外媒体的记者再次拿起相机,步入会议内场,“零距离”拍摄代表审议和发言现场。这是继去年“让记者朋友们到前面来拍吧”的“特别邀请”之举后,广东又一次打破传统会场的区隔,邀请媒体走到代表身边“零距离”拍摄。
时间回到去年3月7日,彼时的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一句“让记者朋友们到前面来拍吧”的邀请,曾引发全场掌声雷动,原本媒体拍摄区与代表审议区的距离被拉近。
今年的广东代表团开放日,这种开放的姿态更进一步:会议一开始,广东代表团就不曾给媒体记者的拍摄设限。不再需要刻意邀请,中外媒体记者自然而然就能进入内场“零距离”拍摄。
“去年邀请记者去内场拍摄的画面让人印象很深刻,我还是第一位走进内场拍摄的记者。”欧洲侨报的记者高进今年第二次来到广东代表团开放日现场,他坦言,“记者再次能够走进内场拍摄,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广东的开放与自信。”
随着会议的开始,记者们在内场生动地捕捉着人大代表履职的画面。小小举动的背后,看似是物理距离的挪移,实际是心理距离的靠近。当镜头不再被距离阻挡,当麦克风不再需要传递,这才是与你我息息相关、最真实的两会。
从“改革开放排头兵”到“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广东一步一步地走出开放的真谛。当“零距离”拍摄,从特意发出的“邀请”化作理所当然的“新常态”,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正在用镜头平视的诚意,完成对“开放”的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