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31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广东省公证行业同样聚焦老年人法律服务核心需求,以精准化、温情化、创新化服务践行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不断优化公证适老服务,通过法律咨询、上门办证、定制普法等多元举措,为老年人权益保障筑牢法治屏障,以实际行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免费办理遗嘱公证
重阳节当天,南方公证处在广州市越秀区城隍庙广场开展 “情暖重阳,公证护老” 公证法律咨询活动。不少银发老人或独自前来,或在家人陪伴下驻足。

“办理遗嘱公证需要什么材料?”“公证过的遗嘱还能修改吗?”“我将来想把这个房子留给我的孩子,我应该怎么办?”老人家问出自己的疑惑,公证员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答疑,有的记录需求,把专业法条揉进“大白话”,让老人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年满80岁及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可以现场申请免费办理一件遗嘱公证,如因时间不便无法当场办理,也可以领取“免费遗嘱卡”,持卡人可在方便时凭卡预约办理。这项活动受到了许多群众的欢迎。
在珠海,横琴公证处将法律服务“搬”进公园,在珠海市高新区银星社区红花山郊野公园设立了“公证法律咨询台”。资深公证员“一对一”倾听每一个诉求,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法律知识,从财产传承的遗嘱公证要点,到继承公证详细流程,再到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上门服务等逐项展开讲解。

走村入户提供公证服务
“真是太感谢了,不用出门就把事儿办踏实了!” 广州市番禺区一阿婆向上门提供法律服务的公证员连声道谢。这温暖一幕,正是广州市番禺公证处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 “特事特办” 服务的日常缩影。
针对高龄、重病、残疾等特殊群体,广州市番禺公证处推行“特事特办”服务,组织公证员,携带办公设备深入番禺村镇居民家中、社区养老院、老年人公寓等,在老人们居住处,公证员通过查身份信息、查遗产凭证、核原始材料、核亲属关系、核现场陈述,系统梳理继承关系,现场制作谈话笔录,出具继承权公证书,全程录音录像确保程序规范。
“虽是入户办理,但法定流程却一环不减、标准一丝不降,从材料核验到老人们意愿反复确认,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每一步都严格对标规范,确保老人意愿表达完全真实、自主,切实让法律的严肃性在居家场景中依然“立得住”。”广州市番禺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
在东莞,东部公证处则为银发群体量身定制了“遗嘱+保管+继承代办”“意定监护+遗嘱+财产托管”“再婚前财产约定+遗嘱+居住权”“遗赠扶养+意定监护+医疗预嘱声明”等公证四件套,为跨境养老、独居老人等构建全场景、全周期养老模式,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

打造定制化普法课堂
“立了公证遗嘱,以后还能改吗?”“想立给子女,但子女上班没空过来办理怎么办?”“房产赠与公证后能否撤销?”“现在年纪大了,很多重要事务没办法亲自处理怎么办?”在广州市黄埔公证处联合市老人院、市第二老人院开展的两场老年人专场普法讲座上,老人们接连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这两场讲座分别于9月、10月开讲,黄埔公证处选派资深公证员主讲。为让老年群体听得懂、用得上,公证员采用“案例+实操指引”的方式,把公证法、民法典中与老年人权益息息相关的条款转化为通俗话语,重点拆解“遗嘱公证”“意定监护公证” 的办理流程、法律效力和关键注意事项。

结合老年人易遭遇的诈骗风险,公证员还聚焦“以房养老”“高息投资理财”等常见骗局,提醒老人们守好“钱袋子”。
在深圳,宝安公证处聚焦遗嘱、继承、意定监护等高频公证需求,编制《综合养老公证服务指南》,以遗嘱、遗赠抚养、意定监护、医疗预嘱、提存等公证服务为核心,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法律护航方案”,帮助老年人提升权益保护意识与公证服务认知。500余册指南发放至辖区社区居民的手中,其实用性与专业性获群众高度认可,成为老年人身边的“公证工具书”。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东省公证行业将持续以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积极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财产处分、情感慰藉等多元需求,让公证的阳光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图|受访者供图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证协会
承办单位|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