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晚,随着激昂的国歌响彻大湾区,国旗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同步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的这四十六秒,因其承载的深意而注定被历史铭记。
这个瞬间的背后,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

十五运会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赛事。2024年6月,十五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正式亮相:总导演郎昆曾五次担任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擅长把握重大庆典的艺术方向;艺术总监陈维亚曾担纲多个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总监制刘伟强曾执导《无间道》《建军大业》等佳作,带来港澳视角的独特温度。
“开幕式主创团队融合三地人才,体现了三地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制度协作的可能性。这种合作是‘一国两制’下多元共融的真实写照。”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团队曾提出“三地共同点火、设置三个火炬塔”的方案,但因三地文化差异与操作流程不同,该方案难以落地。最终,团队确定了“三地同步升国旗、唱国歌”的环节,展现三地同心。这一细节恰恰揭示出“一国两制”的实践智慧: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于是,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与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呈现在世人面前。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构筑的同心圆空间里,粤港澳三地代表团同时入场,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徐徐铺展。大湾区共有的水元素和岭南文化贯穿始终,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古今对话”。从服装到音乐,再到演出编排,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大湾区人的集体记忆。

“办开幕式就像大湾区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请客。”刘伟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我们精心准备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就是想让所有人都尝到这份温馨,在集体共鸣里感受向上的力量”。
郎昆则总结道,这次粤港澳三地联合创作,实现了“1+1+1>3”的效果。
在方舟看来,这场开幕式还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转变。“过去港澳同胞看全运会多是‘观众’,这次是‘主办者’‘志愿者’‘表演者’‘运动员’。这种‘主人翁’身份,打破了旁观者心理,让‘国家的赛事’成为‘我们的赛事’。”


随着赛事推进,这份认同正在转化为更具体的协作。十五运会期间,有6000多名内地人员赴港澳、3000多名港澳人员来内地参赛,是内地赴港澳参赛和港澳来内地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方舟表示,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此次参与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体现了中央对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支持与信任,也彰显了“一国”之下的制度包容与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点。全运会的举办,为粤港澳三地在不同制度下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平台,有助于解决一些过往不容易突破的制度性障碍。”方舟说。
总统筹|孙璇 胡泉
统筹|林洁 董柳
文字|记者 李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