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立冬始,美好正当时
全运东风至,盛事启新章
十五运的脚步日益临近,全民健身与文化自信的热潮在南粤大地涌动。
11月7日,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式生活文化科普基地与广州体育学院联合承办的“喜迎十五运,燃动粤社科——社科界体育与文化系列活动”于广东社科中心火热开展。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赠,党组成员、兼职副主席叶金宝,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德焱和胡子英,广东方志馆馆长陈宏亮,孙中山基金会秘书长蔡高声等出席活动。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主持活动。

1
体健铸魂襄盛会,文脉铸魂兴社科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第十五届全运会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战略。

李宜航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体育+非遗+影像”的创新实践与全运会所秉持的“办赛为民、参赛惠民”理念高度契合——现代体育的活力激情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广东社科中心交相辉映。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社科界以文培元、以体育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李宜航希望大家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三重境界:在竞技中锤炼“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体会“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深刻哲理;在体验中感悟“薪火相传”的文化使命,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创新者;在互动中激发“踔厉奋发”的进取姿态,聚力赋能推动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走稳走好“十五五”奋进之路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休闲体育专业跳绳队在开幕式上的暖场表演精彩纷呈,表演队伍技艺精湛、活力四射,现场反响热烈,成为本次运动会的一大亮点。
2
趣赛凝心展风采,研策赋能促体育
本活动的趣味运动会环节包含“体育游园区个人项目”与“集体趣味运动会”两大板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具趣味性与竞技性。
在体育游园区,设置了“投篮高手”“非遗投壶”“趣味射击”“蒙眼敲锣”等多项个人挑战项目,参与者通过完成指定任务获取通关印章,兑换精美礼品,现场气氛热烈,欢声不断。

△非遗投壶

△蒙眼敲锣

△趣味射击
集体趣味运动会围绕“薪火相传”“湾区同心圆”“跳绳挑战”等团队项目展开。比赛采用团体积分制,强调团队合作与策略配合,充分体现了“趣味与竞技并重、健康与欢乐同行”的办赛理念。

△薪火相传

△湾区同心圆

△跳绳挑战
“不忘初心”队、“爱我社科”队、“飞虎”队、“必胜”队等四支参赛队伍在协作中增进默契,在竞技中展现风采。
最终,“爱我社科”队以优异的成绩斩获第一名,“不忘初心”队、“必胜”队和“飞虎”队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名。

△“爱我社科”队

△“不忘初心”队

△“必胜”队

△“飞虎”队
广东省社科联以多维举措助力全运会筹办、深耕体育文化研究:通过《体育文化研究》集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体育学、文化学及交叉领域的前沿成果,开设“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推动体育领域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深化与广州体育学院等院校的协同合作,推动体育文化研究与区域体育发展需求深度契合;联合多部门主办十五运会粤港澳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及案例征集工作,以社科力量护航赛事落地与体育文化繁荣。

本次活动的趣味运动会环节由休闲与数字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研室组织策划,20余名师生全力投入,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圆满成功。

3
体艺交融承文脉,思行共振谱新篇
“喜迎十五运,燃动粤社科——社科界体育与文化系列活动”不仅是体育的节日,也是思想的舞台、文化的盛宴。活动以“体育+非遗+影像”的创新形式,让全运精神与岭南文脉同频共振,在思想与行动中共同书写文化强国的新篇章。
展区内既有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演示,也有青年艺术家的创新表达。非遗与文创、书画与摄影在此交织,展现出广东社科人“以文化润心、以艺术载道”的独特气象。
非遗之美:匠心映照精神火种
匠心凝非遗魂,技艺续岭南根
指尖传千年韵,初心守文化真
非遗展示区成为热闹的文化擂台,力量与美感在传统技艺中得到新的诠释。

在“湾区历史记忆——非遗通草画”展区,观众络绎不绝。通草画的题材囊括岭南地区的习俗节庆、花鸟虫鱼、社会百态以及中西贸易往来的盛况。岭南画师用通草纸描摹百年前的广州风情,那柔和的光影与精妙的笔触,仿佛带人穿越时光。现场传承人娴熟地铺纸、勾线、染色,将非遗技艺化为“流动的记忆”。

省社科联以研究课题为支点,推动非遗技艺与体育赛事同频共振,让传统文化在体育舞台上焕发新生。这些研究与行动共同展现了广东社科界在文化自信的根脉中孕育创新、在思想与艺术的交汇处探索创造的新格局。
非遗之活、学术之思,皆为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鲜活注脚。省社科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学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桥梁,让更多人理解:文化研究不是静止的收藏,而是流动的思想。这些文化项目的融入,也折射出省社科联在《岭南文化辞典》编纂与“学术集刊矩阵”建设中的学术追求。
文创之魂:让岭南气韵走进日常
文创融传统韵,设计显时代潮
实用载岭南意,小物藏大情怀
“岭南印记·湾区好礼”系列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品质与情感共融”,讲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故事。文创设计师们以岭南文化为底、以现代美学为笔,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质感。

代表作品《粤来粤美》《泮塘五秀》《岭南印记》等系列,将西关小姐、粤剧国潮、龙舟醒狮等岭南元素融入当代设计,用色彩斑斓的创意表达,让文化走进日常、让记忆触手可及。每一份“好礼”都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文化温度,展现出湾区蓬勃的创新精神与深厚底蕴。
这些创新实践让岭南文化在生活中可感、在美学中可赏、在精神上可续,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生活的温情转译,也展现出广东社科界以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以创新表达塑造时代风华的担当与格局。
书画之韵:以笔墨书写奋进华章
笔墨绘体育劲,丹青蕴家国心
书法透奋进态,画卷展拼搏姿
笔尖流运动美,色彩映社科情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陈树人纪念馆书画展现场人气高涨,二十幅名家佳作汇聚岭南艺术精华,以岭南风骨诠释“拼搏、团结、奋进”精神,书法刚劲灵动,绘画定格运动张力,绘就了一幅“艺术与体育共融、思想与文化共振”的动人图景。笔墨流转间,是竞技的力量与理性的思考;丹青交织处,是岭南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 《水下芭蕾》以晕染的水墨勾勒流动的光影,象征人与自然、竞技与和谐的双重境界。
巨幅国画《激情十五运 活力大湾区》由刘思东等8位名家共创,以3.5米长的篇幅融合十多项运动场景与木棉花、广州塔等湾区元素,尽显体育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恢宏气势。

油画《升腾》以跳水瞬间为题,凝固了力量与柔美的交汇。

油画《瑶山运动会》,以独特的“观赛”视角切入,巧妙地以众人的背影,描绘瑶族群众参与运动会的热烈场景。作品早在2005年,十运会期间,获得第六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国画《憩》捕捉女篮运动员赛后静思的片刻,以动静相生的笔法呈现体育之美与人文之思。

卢小根的《竞渡》遒劲有力,波磔起伏间似闻浪声阵阵。

艺术家们以笔为炬,把体育的拼搏精神化为视觉的诗意表达。书法展区同样气象万千。
丘仕坤的《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笔势稳健、气脉贯通,传递昂扬之气。

吴嘉茵以隶书《春日忆广州》重现陈独秀诗句中的岭南意象,古韵之中寄托时代情怀。

书法的笔势与体育的速度在此交融,尽显“力与美”的和谐统一。笔墨之间,既有体育竞技的力量之美,也有社科人笔端的思想温度,折射出省社科联以“文化强省”为引领,推动艺术与思想共鸣的学术追求。
这种跨界融合,正是社科联推动《体育文化研究》集刊建设的缩影:用艺术诠释思想,用文化凝聚力量。书画之韵,不止于画卷之上,更在思想之间流动。它让人们在观赏中体悟到奋进的姿态、在笔墨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也让“全运精神”的昂扬气象在艺术之境中得到新的诠释。
光影之境:用镜头定格文化自信
镜头留城市韵,光影存运动魂
画面藏时代痕,照片记奋斗景
快门抓精彩瞬,影像载岭南魂
摄影展示区以影像记录时代脉动,以艺术定格岭南风华。展区《光影跃动·城载辉煌》用二十幅作品记录体育与城市的共生之美。包括湾区城市体育场馆迭代、市民健身风貌,又结合广东体育史,回溯从早期社团到湾区协同发展的足迹......每一帧都闪烁着奋斗与希望的光芒,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岭南画卷。

广州站火炬传递以镇海楼为起点、海心沙收火,50棒68位涵盖多领域的火炬手参与,外卖骑手苏金姬与粤剧演员李嘉宜完成第七棒与第八棒交接,体现幸福广州人人参与的多元活力。

影像记录时代,也见证精神。它让人们在光影中感受体育与文化、城市与思想的共振。这方影像空间,不只是艺术的展厅,更是思想的载体。社科人用镜头书写时代、以美学凝聚力量,让城市记忆、体育精神与岭南文化在光影交织中生根发芽。

“喜迎十五运 燃动粤社科——社科界体育与文化系列活动”不仅是对全运盛会的深情献礼,更是对新时代体育精神的时代诠释。在这里,非遗之活、文创之新、书画之韵、影像之光,共同汇成了“体育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展现了社科界服务国家战略、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从运动场到思想域,省社科联始终在“动”与“思”之间寻找平衡。体育的激情与学术的理性相互映照,汇聚成推动广东社科事业不断进取的双重动力。正是在这种“动中有思、思中有行”的辩证统一中,社科人以行动回应时代号召,以思想夯实文化根基。
在新时代的学术赛道上,期待广东社科人以笔墨书写华章,以实干践行使命,跑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广东速度,让体育之魂与文化之韵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持续绽放光彩。
最后,预祝第十五届全运会圆满成功,愿体育健儿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