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4108家境外企业齐聚沪上。在这场以开放为主旋律的盛会上,中国大市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企业发展的“利润场”、创新成果的“应用场”。
展台产线距离缩短
43万平方米的展馆内,创新的热浪扑面而来。
走近GE医疗展台,18款首发新品中60%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成果引人注目。“八赴进博,我们展品中的‘中国创新’含量逐年提升。”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宋为群表示,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试验平台。
这片试验场的魅力,在于其对新事物的包容与滋养。对此,立邦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钟中林深有感触:“去年进博会首展的光催化涂料,今年已在广州工厂启动产线建设。”
在钟中林看来,创新产品从展台走向市场的速度,彰显了中国市场对创新的强大消化能力。
市场红利持续释放
展馆内,合作的暖流汇聚成发展的热潮。
天丝集团用一组数据印证了进博会的利润场效应:连续七届参展,累计在华投资超过43亿元。
这片利润场的魅力,在于其持续释放的市场红利。
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强指出:“进博会不仅是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更是一座连接中国与全球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借助这一平台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扎根中国、参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立邦的经历更具说服力。钟中林透露,去年,立邦首次参加进博会,就在现场完成了十多场签约,其中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国资委下属6家区属企业达成了千万级的合作意向。今年,这些合作已在浦东高行、临港等地的项目中落地推进,“‘溢出效应’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
前沿成果加速落地
进博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上。本届展会展示的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覆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将通过各种渠道快速融入市场。
资生堂中国及全球旅游零售CEO梅津利信认为,中国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增强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无数企业正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将全球研发实力与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洞察相融合,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
从试验场到利润场,再到应用场,进博会搭建的创新生态链正在持续释放能量。在这个开放合作的舞台上,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全球创新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