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明天记者 高焓 通讯员 郑鹏 张萌
图/通讯员提供
在重阳“敬老月”期间,广州市慈善会聚焦长者物质与精神需求,开展关爱帮扶、为老服务等系列暖心活动,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在慈善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智慧养老,银龄生活更“贴心”
“有了这个‘智能保镖’,在远方的孩子再也不用担心我起夜跌倒了。”在海珠区独居高龄长者张奶奶(化名)家中,技术人员完成了AI辅助康养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技术人员向张奶奶演示:“这个设备能监测您的活动轨迹,要是出现跌倒、坠床或滞留过久等情况,后台会第一时间联系您的家庭成员。”
据悉,该行动是“安居计划”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全市约500户特困、孤寡、独居、残疾、高龄等长者家庭,提供全天候安全监测服务。项目通过建立监护人与“平安通”平台的双向告警响应机制,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
用心用情,银龄生活有“依靠”
一份心愿,一份温暖。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冬日暖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化身“心愿快递员”,走进越秀区东山街、荔湾区冲口街,将一份份承载着关怀的“微心愿”物资送至19户困难长者家中。
陈叔叔一家日常需煎药调理,一直盼着有个耐用的煎药壶。当志愿者送上崭新的煎药壶时,他连声道谢。临走前,志愿者还不忘叮嘱使用细节。截至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累计帮助83464个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直接受惠250392人次,让温暖在细微处不断蔓延。

健康关怀,从未缺席。广州市慈善会携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行“医心明视界 善爱暖朝夕”眼健康公益义诊。活动聚焦“一老一小”眼健康需求,采用“慈善+医疗”模式,先后走进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老人院、大塘街道及茶滘街道,为长者及困境儿童提供视力测试、专家问诊、5G智能巡诊车检查等服务,医生们针对筛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出专业诊疗建议。4场活动累计服务超 500 人次,为“一老一小”眼健康筑起防护网。
敬老风尚,代际传承。在广州市儿童公园里,来自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3所高校的超百名第四届“校园善力量”大学生志愿者,以互动游戏、爱心劝募等创意形式,向市民普及适老化服务,呼吁更多的群众关注银龄需求,为养老服务注入青春活力。

邻里互助,守望桑榆。今年,广州市慈善会“善美百千万”第六届公益微创投活动聚焦农村养老议题,计划投入超100万元资金支持广州市涉农地区开展互助养老、孝老敬亲类慈善项目,旨在依托公益慈善组织和村居自身力量,以公共空间为阵地,盘活民俗、非遗等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系列邻里共融活动,焕发涉农地区内生力量,探索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助力解决农村居家养老的支撑体系、服务供给不完善的难题。
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市慈善会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老年健康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广州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更多慈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