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报道第133届广交会的时候,几乎所有媒体同行都反复提及一句话“史上规模最大”。你可曾料到,即便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这个“中国第一展”在规模登顶后,境外采购商数量仍在不断创下新高,到这次第138届,仅是预登记的采购商就超过20万名,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环比增长14%以上,足以说明:中国优质产品享誉世界是关税战、贸易战改变不了的。
中国产品究竟靠什么吸引全球客商风雨无阻、纷至沓来?在这几届广交会中,有一个数据,几乎是与境外采购商数量同步屡创新高,那就是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这一届还首次突破1万家。这样的“巧合”清晰告诉我们: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中国产品形成“不可替代性”,就是我们的重要法宝。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中国外贸数据再次印证这一判断:整体出口增长的三成,都是由高技术产品贡献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新三样”发明专利,动力电池占据全球六成市场。这种“不可替代性”,早已让中国产品超越简单的价格与规模较量,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因此,当某些国家试图用关税筑起高墙时,他们隔绝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无数与中国产业链深度绑定的全球企业,甚至是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权利。
近期美国再次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拉长视野看,美国极限施压的老套表演还会不断推出新番。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苦练内功,继续增强中国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更有底气“与世界做生意”。而广交会上,全球客商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贸易热情,也一定会让世界进一步看清: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才能赢得未来。
主笔:陈壮
审核:袁媛 曾小强
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时政采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