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云落镇后陂村,千亩油甘林如绿色波浪涌过山岗,碧玉般的果实串成沉甸甸的“黄金璎珞”,压弯了枝头。
这片曾经的荒山,如今每寸土壤都浸润着退役军人谢文洲的热血与担当。“我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回归家乡,带动乡亲发展油甘产业,增收致富。”如今,谢文洲脱下军装已有二十余载。但军魂永存,初心不改,他正以军人的执着与魄力,致力于打造普宁油甘的金字招牌,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不忘初心的“军人魂”
谢文洲是个“守旧”的人,至今一直守护着养育他的山地。
1999年退伍那年,望着家乡大片山地荒废,村中少见青壮年身影,谢文洲在部队的乡愁有了现实的落脚点。“我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我想为家乡做点事。”如今站在已种满油甘的山头,谢文洲回忆着创业的初衷,依然满腔热忱。
为什么选择种油甘?谢文洲经过了深思熟虑。这种潮汕地区特有的水果不仅耐旱、易管理,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谢文洲以“公司+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将油甘种植往产业化方向发展,让家乡的荒山变成金山,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谢文洲这个军营铁血汉子的柔情也藏在其中。“种植矮一些的油甘,方便村里的老人、妇女管理,也更安全。”谢文洲说。
攻坚克难的“突围战”
谢文洲是个“固执”的人,这种固执是军人特有的坚韧与不屈。
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资金短缺、技术匮乏、人才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就像一场严酷的“障碍训练”。但谢文洲以军人的血性迎难而上。他的真诚与魄力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合作,首批合作就有50户农户加入。
为了打开销路,谢文洲带着油甘样品跑遍大江南北的农产品展会。在熙攘的展馆里,他不知疲倦地向客商讲述油甘的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普宁甜油甘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鲜果价格从每斤2元升至5元,参与合作的农户户均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1年8月,谢文洲参加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2021广东省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双新双创培训示范班”。3个月的系统学习,让他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得到质的飞跃。
谢文洲投资的广东润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被评为揭阳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揭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22年还被评为普宁市现代农业油甘县级产业园,2024年又被评为揭阳市油甘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永不褪色的“橄榄绿”
谢文洲还是个“不满足”的人,这种不满足源于军人永争第一的进取心。
现在,在谢文洲的带领下,云落镇后陂村的油甘种植发展初具规模。这不仅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但谢文洲的视野早已超越当下。
站在新建的油甘观景台上,谢文洲指着山下的规划图说:“这里要打造成油甘文化馆,这里做亲子采摘园,那边的加工厂将引进初加工生产线……”按照他的计划,未来5年将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一身戎装,保家卫国,热血铸军魂;退役归来,热忱不改,奋战新时代。当油甘的甘甜漫过后陂村的山岗,谢文洲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个人的创业史。他是退役军人转型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中“火种”的象征——用军人的信念点燃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土地,让每一颗油甘都成为联结初心与梦想的金色纽带。在揭阳的青山绿水间,这抹永不褪色的“橄榄绿”,正在绘制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品
第三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