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罗仕、黎秋玲、曾潇报道:未来,更多粤港口岸有望“无感通行”!8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尚海龙在广州参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时,介绍了“无感通行”的相关技术及应用情况。他表示:“目前,‘无感通行’已在中英街口岸香港侧完全实现。未来有望实现大家不需要拿证件、摁指纹就能在粤港澳三地‘无感通行’。”
未来将应用于粤港其他口岸
去年底,沙头角中英街开通“无感通行”通道,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比对资料库内的资料,取代人工查核。香港市民在提前预约的情况下,过关时无需停下脚步,只需轻松走过,便能迅速完成通关。这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流动,并增强了社会安全和居民通行体验。
“我们通过提升传统的人脸识别、动态验证、行人重识别等技术水平,经过差不多两年时间的技术打磨和工程实践提升,实现了‘无感通行’。”尚海龙表示,以前市民往返香港和深圳之间,需要刷证件或摁指纹,“无感通行”技术应用后,市民通过“走路”不停顿的方式即可通关,“未来‘无感通行’技术可能在河套口岸,也可能在广东与香港的其他口岸得到应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粤港澳三地融合的效率,给广大市民带来通关便利,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十五运会将应用“无感通行”
今年7月,在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的“开放共享、携手并进”新闻发布会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港澳工作协调部副部长、广东省委港澳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曾透露,在此次赛事中,跨境赛事将实现无感通关,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中运动员在230公里赛道上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深港马拉松赛运动员无需停步即可跑通深港两地。
“‘无感通行’技术将会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比赛中得到应用,比如说跑步类的比赛、自行车的比赛,都会应用到识别性的技术,运动员身份核验、比赛结果的确认等都将得到一个相当大的提升,不再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式去检录和核实成绩。”尚海龙表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行在即,相信粤港澳三地政府以及技术服务团队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使用最好最新的技术,方便运动员通关。
“在跨境通关方面,有了‘无感通行’相关技术保障之后,一定能够更加通畅。让运动员在粤港澳三地流转过程当中,感觉就像是在一地举办全运会一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尚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