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七夕之夜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灯火璀璨、琴声如诉,一场“梁祝66周年何占豪作品大型东方交响音乐会”在此隆重上演。92岁的作曲家何占豪亲自执棒,小提琴家吕思清挥手提弓,再度奏响《梁祝》——中国人最熟悉的爱情图腾。
华诞恰逢佳节,8月29日同样为世界著名作曲家、《梁祝》主创之一何占豪的92岁生日,在传奇的《梁祝》之后,工作人员将生日蛋糕缓缓推至舞台中央。乐团奏响《祝你生日快乐》,全场千余名观众自发合唱。《梁祝》化蝶六十六载,这位白发的“造蝶者”,在如海的音浪中,接过了整个时代的祝福。
音乐乡愁,跨越66年的琴弦记忆
这部由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创作的音乐杰作,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巧妙融合越剧旋律与西方交响乐技法。66年来,《梁祝》以其凄美动人的旋律和跨越文化的艺术魅力,从上海兰心大戏院的首演舞台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全民的音乐乡愁。
本场音乐会意义非凡,既是为庆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6周年,也是为何占豪92岁华诞特别策划的生日献礼。何占豪精神矍铄地站在指挥台,在其指挥下,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以瓜奈利名琴“里奇”奏响《梁祝》的经典旋律。
两位艺术大师跨越年代的合作,令“草桥结拜”“楼台相会”“化蝶双飞”等段落层次分明、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全场掌声、欢呼声数分钟不息,不少观众被带入凄美的爱情传说,眼含热泪。“非常感动!《梁祝》太美了!”观众蔡先生难掩激动之情。他告诉记者,演出过程中他数度哽咽,“能在七夕这个特别的夜晚,亲眼看到何占豪指挥、亲耳听到吕思清演奏,我真的非常幸运——像是小时候乐谱上的名字,一下子走到了眼前,经典永远是经典。”
而除了经典重现,音乐会亦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当代创新。何占豪与古筝演奏家苏畅合作的新作——古筝协奏曲《乱世情》(民乐版)完成全球首演。该乐曲以南宋时期为背景,诠释了一对情侣在民族矛盾与历史洪流中经历的艰难爱情,其情感表达宏大而深切,史诗般地交融了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
此外,二胡协奏曲《莫愁女》、诗词歌曲《别亦难》等作品也以多元形式诠释了民族音乐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体现何占豪先生“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时光寻蝶,泛黄老物件承载羊城深情
在音乐会筹备期间,广州中山纪念堂协同羊城晚报发起“梁祝66年声动羊城——寻找时光里的蝴蝶”征集活动。演出前,纪念堂特别为何老呈现了征集活动所获物品。
印有《梁祝》主题的茶杯、褪色海报、旧磁带、薄膜唱片等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物件,令何占豪驻足良久。他小心拿起一位乐迷珍藏却已断了把手的“梁祝”陶瓷杯,仔细端详那些年代久远的磁带、唱片与录音设备,微笑中透着感动。
此外,中山纪念堂与羊城晚报为何占豪准备了一本精心制作的纪念册,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以示对何先生艺术生涯的敬意与祝福,何占豪欣喜接过、微笑致谢。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珍重收藏这份礼物,让上海乐迷也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广州的深情厚谊。
本场音乐会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双城蝶舞”系列演出增添华章,还成为推动民族音乐传播与经典重塑的重要一刻。在穿越66年的乐声与烛光祝福之间,艺术家的执着与大众的热爱交融,成就了一个真正跨越时空的浪漫之夜。
统筹 | 刘云
文 | 记者 孙牧 范晗越 卢佳圳
图 | 记者 梁怿韬(除署名外)
视频 | 记者 梁怿韬 徐炜伦 徐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