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13时46分,在广州从化流溪河畔的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印有“香港赛马会”标识的3辆运马车驶入海关监管查验平台后,广州海关所属从化海关关员迅速开展现场查验,16匹赛马依次通过马匹通道,经海关“马脸智能识别”系统即时完成身份核验,实现马匹精准识别、行进间的“无感”查验。据悉,从化马场计划最快于2026年下半年举办常规赛马赛事,届时将会有更多马匹频繁往返香港和广州训练、出赛。
“马脸智能识别”系统实现秒级通关
“以往,跨境马匹到达从化马场后,海关关员需逐匹核对进境马匹的身份信息,并拍摄马匹烙印号等照片。”从化海关驻马场办事处主任张震亚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赛马性情躁烈,如果长时间在查验平台及车厢内停留,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也存在人员受伤风险。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海关首创性探索开发“马脸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构建“马脸-马身-烙印ID-芯片ID”生物特征数据库,实现马匹行进间的身份确认与异常自动预警,并通过“红外测温+芯片扫描”自动比对辅助监管,提高马匹智能化监管水平。
张震亚说,如今,3秒内即可快速完成马匹的精准身份识别,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99%,节约人力成本约30%,实现粤港马匹监管“智控智管”。今年前7个月,广州海关共监管进出境马匹5927匹次,同比增长28.6%。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8月粤港跨境马匹常态化运输以来,广州海关已累计监管保障超4万匹次马匹安全、顺畅往返粤港两地。
从化将迎内地首次国际常规赛马赛事
羊城晚报记者获悉,从化马场计划最快于2026年下半年举办常规赛马赛事,届时将会有更多马匹频繁往返香港和广州训练、出赛。
“这将是首次在内地定期举行国际水平的纯血马赛事,可以说是中国马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香港赛马会广州办事处主任刘巍表示,举行常规赛马赛事可以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多种经济产业链相互融合,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粤港两地跨境运马“马不停蹄”,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发展不断“快马加鞭”的背后,是广州海关积极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
据介绍,广州海关创新实施“一次审批、多次往返”“暂时进境、全时隔离”“统一监测、互认结果”等十多项举措,从化马场的运马频次从最初的每周“一进一出”增至“三进三出”,进境马匹通关全程运输时间由最初的7小时压缩至4.5小时左右。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打造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
马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
从化马场属于内地首个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核心区域,马匹疫病监测至关重要。因此,广州海关与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建立马匹疫病“联合监测、结果互认”的监测机制,每年两次共同实施马匹疫病监测,持续跟踪两地马场马匹群体健康状态,累计监测马匹疫病超1万项次,结果均合格,有效保障了两地马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从化海关副关长赵琼表示,下一步,海关将继续深入实施“智关强国”行动,推动加强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推动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二期、广州国际赛马发展中心等项目建设,探索研究赛事监管便利化措施,全方位、全链条提升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起点、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
文、图|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