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②委员议】通过汇聚广州市政协委员的智慧,为擦亮“穗农”金字招牌出谋划策。委员们深入调研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优势与不足。他们从产业升级、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建言献策,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注重生态修复,彰显乡村生态之美。这些良方将助力“穗农”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推动广州农村高质量发展,让“穗农”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本期话题:挖掘广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行走在广州的田间地头,广州名特优农产品资源丰富,“一花一菜一果,一鱼一虾一蟹,一蜜一粉一景”,串起了广味农品的璀璨图谱。曾摘得全国优质稻味品质金奖的增城丝苗米、品质高端傲视市场的南沙青蟹、全国占比超三成的广花红掌、馈赠过英国女王的花都瑞岭盆景等,皆是岭南风物的骄傲。
但从品牌之困、科技之坎到文旅之盼,广州特色农产品仍亟待打通“优品-优牌-优价”链条。如何擦亮“穗农”金字招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胜势?近日,广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通过“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聚焦“挖掘广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议题,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行业代表等共商破局之道。
构建品牌价值体系
提升广州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必须加快步伐,有计划地将广州打造成种业创新高地。”广州市政协委员张丽华强调,广州需重点发力三大方向:首要任务是保护与利用并重,聚焦粮食作物、特色作物及畜禽水产,集中力量突破种源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用活种业基金,引进培育研发型种业龙头,升级商业化育种体系;同时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良种繁育基地。
全国劳模、广州市政协委员冯冠杰深耕一线。他提出核心在于“扩产能”与“强推广”双轮驱动,实现全链条发力。生产端,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强化联农带农,组织农户参与技术培训,优化种养环节管理,鼓励农户科学扩产;市场端,则要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授权,积极拓宽销路;推广端,创新性地建议建立农业品牌内容中台,借力区融媒体中心打造“农产品背后的广州”等系列短视频,结合本地媒体与文旅平台进行立体传播。
冯冠杰尤其强调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稳定品质与消费者信任。“确保高质量,消费者才愿为信任溢价买单。”他建议严把两端:前端严格生产主体资质,制定清晰质量标准,杜绝品质波动;后端强化抽检,建立可靠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持续的高品质与一致性,守护好这张来之不易的“金名片”。
深化科技应用场景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全链条
科技是广州农业出圈的关键驱动力。广州市政协委员黄诗然指出三大发力点:加大投入破难题,科研投入需聚焦都市农业、高附加值作物育种,力争培育更多如“水果节瓜”般的标杆成果;产业科技手牵手,打破壁垒,建立农企与研发机构的高效对接机制,确保实验室成果精准流向产业一线;攥紧拳头搞攻关,借力编制“十五五”规划契机,整合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力量,通过重大项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联合攻关。
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则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他认为关键在于构建强大而活跃的农技推广体系,坚持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公益性与商业性双轨并行。线上可依托“广州农博士”、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平台提供及时指导;线下则通过选树科技示范户,带动新技术普及应用。“‘数字蓝莓’等范例证明,要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好药肥、好装备真正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付伟说。
张丽华进一步补充科技对流通环节的赋能:关键区域建设数字化集配中心,实现智能分拣、冷链保鲜等一体化高效运营;打造全市统一的农产品数据平台,打通种产销全链数据,精准匹配供需、预警风险;大力推广“数字订单农业”,引导电商、商超等大买家通过平台与产区签订长期稳定订单,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销售网络。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
农文旅融合被视为释放农产品多重价值的黄金钥匙。黄诗然敏锐指出,广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文旅资源,如增城的荔枝文化、南沙的水乡文化、从化的温泉文化等,在广州城市旺盛需求加持下,可以通过场景创新,将农产品升华为“可以吃的文化符号”,让文旅承载品牌内涵,让农产品带动文旅破圈。
付伟强调“融合”是核心,要打破行业、产业界限,实现农业、文化、旅游要素的深度交织,做到“好吃、好看、好玩”。他建议借助十五运、广交会等重大活动与平台,让特色农产品成为传递广州心意的“城市手信”;持续挖掘增城荔枝和丝苗米、海珠高畦深沟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农脉与文脉交融;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带,吸引国内外游客感受独特的“农味广州”。
冯冠杰则提出构建“三产融合”精品体验带的具体路径:牵头规划特色旅游项目,以主题线路串联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附加值。各涉农区可结合水乡、科技、创意加工等特色,规划农文旅走廊,通过城市IP植入与如“农品手作”“田间课堂”等沉浸式场景打造,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消费与加工增值机会,有效提升项目的二次消费率。
下期预告
委员们的灼见汇成清晰路径:攥紧种业“芯片”,打通市场经脉,点燃科技引擎,激活融合基因。通过“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开展对话,委员们所提出的建议,可能在日后得到落实。
总策划 | 任天阳 林海利 黄洁峰 颜复琼
统筹 | 刘云 曾健萍 李健
文 | 记者 孙牧
图 | 记者 江皓轩(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