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董服金积极推动中华白海豚保护与地方发展“双向奔赴”。他深知中华白海豚的珍贵,一方面全力呼吁加强对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措施,推动建立更完善的保护体系,确保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另一方面,他也注重在地方发展中融入生态理念,引导地方产业合理布局,避免因发展而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造成威胁。通过他的努力,让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中华白海豚与地方的和谐共生,为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最近一段时间,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设计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顶流”。而在湛江雷州湾,省人大代表、湛江申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服金正带领团队守护着这些“水中大熊猫”的家园,让体育精神与生态保护在南海之滨交相辉映。
自2023年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董服金积极履职,围绕中华白海豚保护等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一一跟进落实。不仅如此,董服金参与推动成立的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带动了更多人大代表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为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探索中华白海豚保护新模式
董服金与中华白海豚“结缘”于2023年。当时他随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出海调研,在雷州湾海域遇到了一群跃出水面的中华白海豚,其中一头套着绳子的小海豚让他格外揪心。
“我立即询问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因海上垃圾多,导致那头小海豚不小心被套住了。如果不能尽快摆脱绳子,随着小海豚长大,绳子勒紧,可能会影响它的生命安全。”董服金告诉记者,那次出海回去后,他一直在思索如何帮助中华白海豚守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2024年1月,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董服金提交了《关于在湛江市建立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议》。该建议被合并列为2024年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归口重点督办建议,推动了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
2024年8月,由董服金参与推动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湛江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董服金说,在围绕中华白海豚保护开展调研的过程中,他与其他人大代表共同探索出“协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中华白海豚保护新模式。
“联络站积极发挥‘宣传站、连心桥、民意窗、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成为集宣传保护、收集建议、汇聚力量、监督落实、科普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董服金介绍,联络站成立后,迅速凝聚了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代表力量和社会力量。目前,联络站有省人大代表10人、市人大代表11人,协会有128名会员,在推动中华白海豚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导群众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走进雷州湾”公益小课堂、“珍爱家园 保护海洋生态”科普活动……作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董服金常常走进校园,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
“我们希望能从娃娃抓起,从小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董服金感慨地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政府也在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之间作了很好的平衡。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尤其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民意,多提建设性建议,引导群众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除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董服金还关注其他领域。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他相继提交了《关于支持湛江市进一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建议》等多件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一一跟进落实。今年,他建议将二湛通道桂湛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争取在“十五五”期间开工建设。
对董服金而言,胸前那块代表证重若千斤,“挂上省人大代表的胸卡,就要尽己所能,为地方、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若只是挂一块胸卡,却不做实事,是没有意义的。”
董服金表示:“未来,我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者’‘宣传者’,持续做好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工作,同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美广东’建设、绿色产业链等领域建言献策,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进一步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