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战斗是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在雪夜中,中国军队手持大刀,以无畏的勇气冲向日军。他们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那挥舞的大刀,仿佛带着民族的愤怒,狠狠砍向侵略者。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冀时客户端报道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重温档案里的抗战记忆,今天,一起走近喜峰口战斗。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后,野心膨胀,企图继续侵占华北。同年3月9日,日军南下向长城线上的军事要隘位于我省唐山迁西县和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喜峰口进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此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面对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本侵略军,装备简陋的二十九军选出500将士组成大刀敢死队。壮士们发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誓死保卫国土。
3月11日夜,大雪纷飞。喜峰口前线总指挥二十九军一零九旅旅长赵登禹、副旅长何基沣率领大刀敢死队夜袭敌营,在日本侵略军正蒙头大睡之际,敢死队队员们如神兵天降,抡起大刀,横杀竖砍,刀起头落……他们在敌营英勇拼杀了近3个小时,敢死队壮士血染战场,仅23人生还。
喜峰口战斗持续数日,二十九军累计歼敌5300多人,烧毁了日军的粮草,炸毁了日军的火炮和装甲车。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勇事迹也传遍全国,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