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始兴县周前村:以文艺之名 | 大美岭南·百村焕新记视频展现了韶关始兴县周前村的崭新风貌。通过文艺的力量,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与创造力。村庄的建筑得到修缮与保护,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文艺表演、民俗活动等让周前村成为文化的聚集地,吸引着游客前来。以文艺为引领,周前村不仅改善了环境,更传承了文化,成为大美岭南百村焕新的典范,彰显了乡村振兴中文化的重要作用。
清化河畔,古榕如盖。身着汉服的游客在青石板上驻足,快门声惊起白鹭——镜头里,明代清凉山塔的沧桑与周前艺术公社的玻璃幕墙流光碰撞,定格周前村惊艳的古今交响。这座曾被岁月尘封的百年古墟,正借“百千万工程”东风,上演华丽蝶变!
“记忆里,村里是破旧的泥砖房、坑洼的土路。”村民张省华的话,勾勒出韶关始兴县周前村的旧影。作为乾隆年间清化河流域的商贸明珠,古戏台曾弦歌不断,骑楼里商贾云集。然而,水运衰落让古村沉寂,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空有宝藏,却无活力。”村支书赖彩明曾感慨。
转机始于周前村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始兴县紧抓机遇,坚持“塑形铸魂、保护经营并重”,聘请专家科学规划,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百余户农房精雕细琢,唤醒55栋古建,打造古戏台、渡码头、艺术公社等亮点。
废弃小学的华丽转身,是点睛之笔。“真想不到古村藏着这么有格调的地方!”步入周前艺术公社,游客惊叹连连。这座始兴与广州美院合作的结晶,巧妙保留旧校结构,融入现代玻璃幕墙与回廊。千余平方米空间内,乡村图书馆、民艺工坊、艺术民宿和谐共生。自2024年8月启用以来,“乡村诗会”、国际会议在此落地,驻村艺术家让古村飘满“文艺范”。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5月,公社从全球70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国际设计大奖(艾特奖)文化建筑全球第三!百年古树穿透屋顶,古塔与玻璃幕墙隔空对话——这里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村民的“文化客厅”:老人读报,孩童学剪纸,艺术真正融入了烟火日常。
文化,是周前村“活”起来的灵魂。村里“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文艺巡演、艺术展览、公益讲座轮番登场。“四季村晚”秀出始兴非遗;“感知中国”吸引国际学子沉浸客家文化;元宵庙会上,非遗“龟蚌舞”在古戏台重焕光彩,赢得满堂喝彩!更妙的是,古墟日文化被“点燃”:夜市升腾人间烟火,“夜游、夜娱、夜购、夜宴”品牌让古村重现“日达千众”的繁华盛景。
影视镜头,让周前“破圈”世界。《外来媳妇本地郎》《救命!是九龄大人》等剧组纷至沓来,古戏台、骑楼透过银幕,从始兴走向全球视野。从“深闺待人识”到“新貌引客来”,周前蝶变诠释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智慧。
如今,头顶“中国传统村落”、省“文旅特色村”光环的周前,已成为大湾区游客寻觅古韵的热土。当艺术唤醒百年墟市,当文旅激活沉睡产业,周前村正以“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的笔触,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上,绘就一幅动人心魄的新时代“乡村上河图”——清化河倒映星辰,老戏台传来新唱腔。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胡泉 林洁
执行统筹|魏琴
视频统筹|林桂炎
运营统筹|郑宗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黄铁安 通讯员 何俊铿 李丽贞
视频文案 | 魏琴
剪辑|梁岚
包装、海报|余梓涛
题字|蒋述卓
联动|韶关市始兴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