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扎堆“打假”,反映出侵权乱象的严重。整治侵权乱象需多管齐下。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侵权者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还应提高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意识,让消费者懂得辨别侵权产品,拒绝购买侵权商品,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侵权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整治侵权乱象。
近期,多家家居企业不约而同地发表了类似的“致广大消费者及合作伙伴的声明”,同时公布了多起胜诉的侵权案件与海量山寨网店清单,引发行业关于“打假”的热议。
以顾家家居在6月29日发布的公告为例,该企业一次性列出97家未获授权的“山寨店”。这是顾家家居年内第三次大规模曝光电商平台侵权名单(此前曾公布95家)。其明确指出,这些非授权网店不仅侵害知识产权,所售产品还可能来源不明、质量低劣,更重要的是官方拒绝为其产品提供任何售后服务。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通过法律途径去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品牌权益。今年6月以来,广东多地法院发布商标侵权纠纷案例,对家居行业的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展开了法律整治。其中,佛山中院在“火星人”维权案中明确认定“超能火星人”“优电火星人”等近似标识构成商标侵权,判决九名被告向火星人公司支付总计1050万元的高额赔偿金。
业内人士指出,因家居行业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性,行业整体覆盖面广且下沉市场大,不少企业经常会面临品牌被侵权的行为。侵权行为对家居行业造成的危害极为深远,仿冒产品直接损害了原创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家居产品制假售假形式繁多,涉及线上线下不同渠道,既有专卖店窜货售假,也有部分电商平台售卖伪造、贴牌的侵权品。记者搜索黑猫等网络投诉平台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在投诉时提及家居品牌冒牌货的问题,容易被商家的头像、名字、产品风格误导下单。
面对侵权乱象应如何整治?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表示,卖假售假是促进消费的大敌,应予以坚决打击,协会呼吁各建材家居卖场要把售假卖假的商户驱逐出卖场,净化消费环境。
此外,业内专家也建议,“打假”既需要企业从源头加强渠道管控,也需要电商平台履行审核责任,更需要监管部门织密法律之网。对于消费者而言,同样需要认清现实:在“全网最低价”与“官方正品”的选择上,不应抱有侥幸心理。
文|记者 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