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奔走在建筑创作与人才培养一线。他以卓越的建筑设计成就闻名,众多经典作品彰显着他的才华与匠心。在建筑创作领域,他不断创新,打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建筑。同时,他心系教育,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后辈,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建筑人才。他用行动诠释着对建筑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在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行业的标杆和榜样,激励着无数人在建筑领域不断奋进。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7月11日下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通报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全国表彰的有关情况。茂名、江门鹤山、韶关仁化城口镇和潮州三环集团等广东省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代表,郭丽英家庭、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等广东省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代表,以及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分别在会上发言。
何镜堂表示:“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我深感荣幸,更倍感责任如山。作为一名建筑师、一名教师,我深知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与我并肩奋斗的团队,属于培养我的祖国和时代,以及无数在千千万万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奋斗者。”
何镜堂生于1938年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成长于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从1983年45岁重返高校,到1992年晋升教授,1994年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再到如今耄耋之年,何镜堂一直奔走在建筑创作与人才培养一线。
从深圳科学馆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何镜堂和团队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以一个个建筑精品记录着行进中的中国不断走向复兴的坚定自信。
一直以来,何镜堂始终坚持以德育人,做学生最喜爱的导师。奉行以奋斗的人生打动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优异的品格塑造人。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道路,既出人才、又出作品。
2011年,他捐款并推动成立“何镜堂教育基金”,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学术与创新。至如今,何镜堂已培养近200位硕博士生,学生中先后涌现出5位国家、省级设计大师,18位国家青年建筑奖获得者。
何镜堂表示,将继续用建筑记录时代,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话语体系,让中国建筑登上世界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