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通过多种举措实现上千职校生提前一年被“预订”且起薪达 8000 元。一是与企业紧密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前规划人才培养方向,让职校教育更贴合企业实际。二是加大投入,提升职校教学质量和实训条件,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和优质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四是注重校企文化融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氛围,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职校生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7月8日,记者走访广州南华工贸技师学院南沙校区。在集训基地,记者采访到正在全力备战9月国赛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冠军唐伟忠,他表示:“我们学院这种设备齐全的专业环境对我备赛学习的帮助很大”。该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保障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为《南沙方案》)颁布后,广州南华工贸技师学院正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为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南沙本土首所高等职业院校,该学院采用“教育+产业+文化”整合模式,具备技工教育、培训、竞赛实训、文创开发等功能。2024年升格为技师学院后,记者获悉,其两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年培训超1万人次。
广州南华工贸技师学院董事长熊英道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核心优势:“技师学院学生具备动手操作能力,职业定位精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这些特质成为他们就业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据悉,该校明年毕业的1000多名学生已在今年7月前全部落实实习或就业单位。珠宝工艺与鉴定、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毕业生起薪普遍在6000至8000元。
为落实《南沙方案》加强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依托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开展师生互访、技能交流及面向香港学生的文化体验研学活动。
学院方面表示,未来计划包括深化现有模式建设、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品牌、加强粤港澳与国际职教合作,以及提升高端定制领域竞争力。
记者观察发现,南沙地区的职业学校正通过技能培养、产教融合及粤港澳合作等方式,响应《南沙方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区域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为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注入不竭的“工匠力量”。
文、图、视频 | 记者 江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