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王珺指出,人工智能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契机。它能精准分析各区域资源与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在不同区域合理布局。例如,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可引导先进制造业向粤东粤西等地区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人工智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如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让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缩小区域差距。这为广东实现更均衡、更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莫谨榕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邓鼎园
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设计/羊城晚报全媒体何晓晨
6月23日,由中宣部组织召开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广东站在广州启动。
6月23日至29日期间,来自中央有关媒体和地方主要媒体的新闻队伍将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广东主要地市20多个点位展开调研。据了解,本次调研将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深入走进广东在机器人、高新科技企业、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企业,展现经济大省广东背后的经济活力叙事。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看来,新时期下,人工智能是基础性、战略性的通用和共性技术,各行各业都需要应用这一技术来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生物医药等等行业现下都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推进产业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落到广东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方面,广东一直以来都存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讨论,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广东的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过去在粤东、粤西等地的农业、矿业资源由于信息闭塞和物流限制存在流通困难,但现在更快捷的网络与信息网正在迅速改变这一局面。“这对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会。如何在当下运用好人工智能、信息化、绿色化等新技术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