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开平成功入选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这是对两地文化与乡村融合发展的高度认可。高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民俗,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开平则凭借独特的碉楼文化和侨乡特色,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入选,为两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有望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样板,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黎存根、通讯员粤文旅宣报道: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二批50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以下简称“试点名单”),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江门市开平市两地入选。加上2023年度首批入选的广州市从化区、佛山市南海区,广东目前已有4地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彰显了广东在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效,更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例。
此次入选名单的高州市,文化资源禀赋深厚。据了解,近年来,当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落地了一系列文旅项目。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高州市以“交农文旅商融合”为核心,打造了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国家级2条、省级3条),建成景区景点20余个,包括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7个。其中,依托“荔枝文化”等金字招牌,高州建成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等标志性项目,串联柏桥贡园与滩底贡园旅游线路,推动“柏桥荔博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高州市还创新推出“文体+赋能百千万”品牌活动,将冼夫人文化周、请到高州过大年、“助力百千万 根子柏桥行”、柏桥讲堂“十百千万”提质行动等文艺体惠民活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520荔枝”等5个全国知名招商引客的品牌活动平台。同时,高州率先布局微短剧产业,每年投入500万元建设运营拍摄基地,推动新兴业态与传统文化协同发展。
另一个入选试点名单的开平市,素有“碉楼之乡”“华侨之乡”美誉,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现存1833座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群。记者获悉,近年来,开平市通过深挖活化侨乡文化内涵,打造了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古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知名文旅IP。创新建设世遗风韵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一批乡村民宿、乡村文创、乡村书店、乡村剧场、田园咖啡、休闲农场等纷纷涌现,带动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节节攀升。2024年开平市共有旅馆酒店经营主体155家、床位11349个,新增床位1637个。
通过农文旅融合有效实现联农带农,2024年园区内4个镇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5.22%。其中,赤坎华侨古镇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50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目前赤坎华侨古镇就业人数已达1000多人,带动周边农民实现就业超3000人,周边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35个。
此外,开平市“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被评为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平邑美侨路示范路、沈海高速梁金山服务区入选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