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湖南 3 岁女童铊中毒病例,医院通报时误将时间写为近日,引发关注。这一失误虽属无心之过,但却可能给公众带来误解和担忧。及时纠正错误通报,展现了医院对信息准确性的重视和负责态度。同时也提醒各医疗机构在发布信息时务必严谨细致,避免类似错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后续应以此为鉴,加强信息管理和审核流程,确保每一条通报都真实、准确、及时。
5月9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发布情况说明:
我院5月7日发布《3岁女童大量脱发确诊“铊中毒”,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科普文章,由于编辑失误,将去年的病例时间误写为“近日”,2025年我院并没有收治铊中毒患者。现将稿件中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2024年4月4日,患儿罗某因肢体乏力、脱发十余天,其家属从山东带到我院中毒医学科门诊就诊。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患儿血铊、尿铊均超标,诊断为“急性铊中毒”。经治疗,患儿于2024年4月17日治愈出院。患儿随母亲长期居住在山东,病发地也在山东,确诊后家属向山东公安部门报警,山东警方予以立案调查。据家属反馈,经警方调查取证,该案件确认为投毒案件并已结案。
在此,我院专家提醒:铊中毒治疗并不困难,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铊中毒患者可完全康复;因此铊中毒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后续,我院将进一步提高科普信息发布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严谨、更高质量的科普信息服务。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2025年5月9日
此前报道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5月9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病例是去年的病例,女童去年已痊愈出院。据其了解,女童是湖南人,常住在山东,去年4月左右出现脱发等症状,到该院门诊就医。
经过相关毒物检测,发现该女童血铊、尿铊值均超标,治疗约一个月后,女童痊愈出院。为查明中毒原因,医院建议家属报警,“通过家属的反馈,警方确定是人为投毒”。至于更多具体情况,因涉及患者隐私,院方无法对外透露。
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公布此案例是希望进行科普,以便尽早识别中毒症状。
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红星新闻、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