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丨文旅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文旅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提升乡村环境与基础设施,让游客享受舒适体验,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这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凝聚力。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乡村大地上绘出振兴新画卷,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产值”,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广州从化的民宿一房难求,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宁静闲适的乡村生活,享受着亲子游、农事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江门台山的滨海乡村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他们在沙滩上沐浴阳光,品尝着新鲜的海鲜,感受着滨海风情;肇庆德庆的官圩镇,凭借“古村落+生态游”,让游客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村道巷道,欣赏着田园风光,品尝着特色美食,流连忘返……这些火爆的乡村游场景,正是广东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而文旅产业作为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朝阳产业,与“百千万工程”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通过发展县镇村的文旅产业,能让乡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从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以来,广东充分结合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创新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粤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民俗非遗等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各地市也积极探索“文旅+美食”“文旅+体育”“文旅+非遗”“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新场景,把“美景”变资源、“颜值”变产值,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活力、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事实上,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不仅体现在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对乡村经济的全面带动和推动乡村面貌的深刻改变上。一方面,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如今也纷纷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为了迎接游客,乡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道路更加宽敞平坦,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一些原本破旧的古村屋,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原来部分闲置的土地,被开发成了美丽的田园景观,乡村由外到内、“颜值”和“气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一年。当前,全省上下正积极投身深入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推动文旅产业更好地助力“百千万工程”,我们还需持续发力。要进一步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不断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打造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文旅新产品和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新场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五一”假期广东乡村游的火爆只是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广东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相信在未来,随着文旅产业与“百千万工程”的深度融合,广东的乡村将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画卷也将在南粤大地得到更好实践。
文丨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