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沙海鏖战不停歇,7.38 万亩沙漠正变良田”展现了人类与沙漠抗争的伟大壮举。在这片广袤的沙海中,人们不畏艰难,持续奋战。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治沙措施,如植树造林、固沙种草等,让原本贫瘠的沙漠逐渐焕发生机。7.38 万亩的沙漠转变为良田,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人类智慧和坚韧的体现。这一成就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治沙事业中,为守护地球家园、创造绿色未来而不懈努力。
当大多数人享受悠闲的假期时,鏖战在沙海深处的劳动者没有停歇。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昆玉市,7.38万亩土地开发建设项目进入攻坚阶段,上百台装载机、平地机来回穿梭进行平沙作业。
在作业现场,上百台装载机、平地机在沙海中来回奔忙,原本丘壑纵横的流动沙丘经过连续作业,逐渐变得平整,显露出田垄的轮廓。
新疆昆玉市土地开发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 蔡德志:我们将于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已完成现场总进度的75%。
与平沙现场一样忙碌的,还有已完成平整的土地改良现场。一辆辆满载发酵羊粪、秸秆腐熟料的卡车将一万多吨有机肥有序倾泻在田间,旋耕机随即将其深翻入土,提高沙土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确保种植的农作物正常生长。
新疆昆玉市土地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员 赵辉:这边原本都是沙漠原始地貌,平整过后也都是沙性土壤,沙土的营养贫瘠,肥力差,抓一把土,能从指缝里漏掉90%。通过羊粪和水溶肥的有效结合,施进去之后,我们能把沙土的结构团粒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团散沙变成紧密有孔隙的小团体,这样施进去的水和营养都能留存住。
在这些新开发土地的周围,还种植了胡杨、梭梭树、沙柳等耐旱植物,它们根系发达,不仅能够牢牢锁固沙土、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侵袭,还能有效增加沙漠中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在林带围合的试验田中,去年冬天试种的冬小麦已进入抽穗期,带来丰收的希望。
据了解,目前7.38 万亩土地开发建设项目的田间道路、灌溉工程等也已基本完成,陆续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