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讲所两年新征集到 1200 件(套)藏品,这一成果意义重大。这些新藏品丰富了农讲所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近代中国农民运动提供了更详实的资料。它们见证了那个时期的风云变幻,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通过这些藏品,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伟大情怀,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历史,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00周年倒计时一年活动启动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柯楚彬报道:4月26日,“小文物·大时代”第三季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00周年倒计时一年活动在农讲所纪念馆举行。活动现场,一批最新征集的文物藏品首度亮相;8位学员的后人在现场向馆方捐赠藏品;馆方还宣布,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00周年倒计时一年活动正式启动。
组织活动迎接100周年
“小文物·大时代”是农讲所纪念馆于2021年推出的品牌项目,被写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第三季活动将从让文物“活”得更生动、让传播“联”得更广泛、让精神“传”得更深远三方面深化探索。
第三季活动也拉开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讲所在番禺学宫举行开学典礼。这是历届农讲所中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届。馆方介绍,在未来一年里,农讲所纪念馆将组织一系列主题性活动。
新征集藏品填补空白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六届,培养了8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2023年,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启动了“历届教员学员足迹寻访项目”,寻找全国各地农讲所教员学员后人,征集农讲所教员学员相关文物资料和口述历史资料。两年来,该项目新征集学员藏品1200余件(套),大大充实了馆藏,填补了一批学员资料的空白;纪念馆也搭建起更为完善的教员学员资源联络网。
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表示,征集项目实施以来,纪念馆教员、学员的后人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线索,还有不少后人将家中珍藏数十年、上百年的物件捐出,化私为公,让“小家”的个体记忆成为“大家”的历史记忆。
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多位革命先辈的遗物,包括第二届学员黄杰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藤箱;第五届学员谭作舟的家书;第六届农讲所旁听生罗以文读过的阮啸仙著《中国农运动》等。其中,展览中还展出了第二届学员梁伯舆用过的厘戥秤和他读过的医书《少林寺真本跌打万应良方》,以及第四届学员王旺兴的信用合作社社员证。值得一提的是,梁伯舆与王旺兴是农讲所唯一一对“学员伉俪”。
活动现场,黄杰、梁伯舆与王旺兴、赖松柏、冯兆潮、严庆瑶与梁伟民、萧一平等8位学员的后人向农讲所纪念馆捐赠了藏品;10位学员的后人代表还分享了家族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