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通过多种举措让兰花之美永存并推动博物馆多元创新。一方面,举办兰花专题展览,精心布置展厅,展现兰花的千姿百态与文化内涵,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欣赏。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如 VR 技术等,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兰花之美,提升参观体验。同时,开展兰花文化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普及兰花知识,激发公众对兰花的热爱。此外,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举办跨界展览,拓宽兰花文化的传播渠道,让兰花之美在多元创新中得以长久留存。
日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2025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期间,越秀区博物馆深度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与广州兰圃缔结姊妹园,并巧妙借助兰花所蕴含的高洁、优雅以及象征美好情谊等多重美好寓意,推出一系列创新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缔结姊妹园 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开幕式上,广州兰圃与五仙观仙林苑缔结姊妹园,标志着两座承载岭南文化的园林将携手共进。双方互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礼物:《兰之猗猗》押花画、《五羊仙图》木版画。
“兰,自古便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为了让这份珍贵的情谊历久弥新,广州兰圃匠心独运,以独特的押花工艺让兰花之美得以永存,恰似兰圃与五仙观的情谊,虽历经时光流转,却永不凋零,芳华永驻。”广州兰圃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羊仙图》木版画则取材于清代画家苏仁山的同名画作,选用紫檀木材精雕细琢,生动再现画中五位仙人手持稻穗祝福广州人五谷丰登的情态,尽显五仙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
两大岭南园林的资源共享与深度融合,让市民感受“移步异景,双园同韵”的诗意体验,推动兰缘盛荟东方美学和岭南园林生态之美在越秀更多场馆流转,展现“绿美越秀”。
创新展览形式 活化博物馆馆藏
4月16日至5月5日,越秀区博物馆推出特色展览“共生之境:花卉与中国传统器物的对话” 。展览精选馆藏70 余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陶瓷、玉器、金属器等品类,向观众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花卉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精心设置了“素玉拂晓”“清风雅韵”“溢彩流光”“满园皆春”四个主题单元,展示不同时代花卉纹饰的审美演变与文化内涵,以期与观众展开一场情感与哲思的对话,传递出对自然、生命与美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展陈方式上大胆创新,将越秀区非遗插花技艺融入其中,让文化交织融合。
立足园林特色 推动活动创新
越秀区博物馆充分发挥场馆的岭南传统园林特色,推出一系列“园林+非遗/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踊跃参与。
例如,“兰亭听泉・七弦春叙”活动以琴为引,在五仙观紫烟阁开展。活动通过“琴中幽兰”“诗里春色”“泉畔仙韵”等环节,开展古琴鉴赏与《琴学汇成》读书分享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在书香与琴韵中,展现了岭南古琴深厚的艺术底蕴与多元的文化融合。
“探寻兰缘雅趣,共赏非遗之美”活动以五羊传说为核心主题,设计了“参观+非遗讲座+工艺体验”等丰富环节,引领青少年深入探索广州地区的传统文化与非遗瑰宝,参与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岭南风雅・仙林茶事” 活动,特邀六大专业茶人以及岭南古琴、箫笛非遗传承人齐聚五仙观,于曲水流觞间烹茶抚琴,恰与兰缘盛荟“十雅”中的“品茗”“抚琴”相契,更以茶为引,呼应五仙观“莳花”“寻幽”之妙趣。此外,活动还在紫烟阁前特别设置了“古风花鸟卷轴景观”打卡装置,邀请市民游客品茗、听琴、赏园,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与岭南园林交融的独特魅力。
“越秀区博物馆作为本次‘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活动的分会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了一次新尝试、新探索。”越秀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越秀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詹苹苹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