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耕春管,“智”耕“数”种绘就希望田野新“丰”景。无人机巡田,精准监测土壤与作物状况;智能播种机,高效有序地播下希望种子;大数据分析,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技让春耕春管更精准、高效,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出。从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科技手段无处不在,助力农民实现科学种植、绿色种植。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希望田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央视网消息:眼下,各地正值春耕春管时节。在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水稻育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今年,当地通过智能化、标准化的工厂化模式,实现了水稻育秧的高质高效。
记者来到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的水稻智能育秧工厂,这里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厂内设有智能控制室、水稻温汤消毒处理装置、双氧催芽设备、播种码盘流水线、叠盘育秧设备。全自动生产线以每小时1200盘的效率同步完成装土、精量播种、精准浇水、智能覆土等工序,通过暗室育秧的恒温恒湿控制,能够使秧苗在48—60小时内快速达到立针期;当幼苗生长至1厘米标准高度时,就可以移出暗室在常温下炼苗,通过全流程智能化体系育出的秧苗能将病害发生率控制在0.3%以下、出芽率达到90%以上,育秧周期缩短7—9天,出苗整齐度提升10%。今年的备春耕工作中,这里在14天的时间里生产了28万盘标准化的秧苗,能供应7600亩水稻田的插秧,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育秧工作的高质高效。
智能化育秧离不开智能化装备。记者身旁就是今年新投入使用的一台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这款运输机器人搭载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能够精准识别托盘位置,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实现毫米级的堆叠作业。在过去,码放好的秧盘需要工人驾驶叉车送进育秧室内,有了这套全自动叉车系统就可以实现秧盘运输无人化。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请工作人员来演示一下。这个纸板上有每一个工作点位的二维码,只需要利用带有扫码功能的手机先确定好起始点的位置,再扫一下结束点位置的二维码,然后按启动,这个智能叉车就开始自己工作了,它可以实现48小时不间断作业。
除了对智能化育秧生产线进行不断升级,今年,当地还在示范推广一项新的水稻育秧播种技术,就是“印刷播种”。记者身旁的机器将种子像印刷报纸一样,通过纯植物提取的胶点,一颗颗地被固定在纸张上,随后再将均匀印好稻种的纸张铺到育秧大棚里,并覆盖上一层土壤,随后被“印”在纸上的种子就会发芽生长,而“印”有种子的纸张也可以自动降解。
记者准备了一张已经打印好的纸张,整个种子的排列非常整齐,而且密度均匀,这样可以让每一粒种子之间有最适合生长的间距,后期培育的秧苗也会更壮实,同时还能节省20%的用种量,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
今年七星农场的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104万亩,目前,农场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全面进入秧苗管理阶段,插秧工作将在5月初全面展开。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要丰产,关键是育好秧,这些均匀、整齐、壮硕的秧苗就是水稻丰产的有力保障。科技赋能下,传统春耕正焕发出智慧农业的全新生机。
山东广饶:智能设备提高春管精准度 助力粮食丰产
在山东东营市广饶县,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采用先进农业设备,有序展开小麦春管作业。
在东营市广饶县瀚翔家庭农场1000亩高标准农田里,两台新购置的430米长的桁架式喷灌机正在进行浇地作业,垂吊喷头转动,水雾均匀喷洒到麦苗上。农场负责人根据当前土壤墒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水量和行走速度,极大提高了春管精准度,相比于传统的浇地方式可以省水60%。
广饶县种植有52万亩小麦,为保障春耕春管顺利进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查看小麦苗情,对灌溉、追肥等进行分类指导,及时解决种植户遇到问题。
江苏连云港:“智慧喷淋”上阵 让麦田喝上“营养水”
眼下,正值小麦拔节孕穗关键期,在江苏连云港,麦田灌溉工作正有序展开,当地通过智能化、高效化手段,为麦田精准送水施肥,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的一处麦田,成片麦苗郁郁葱葱、春意盎然,两台大型喷灌浇泼机正沿着麦垄缓缓行进,长达百米的喷灌臂随着机械律动,将细密如雾的水珠均匀洒落,宛如为小麦披上了一层晶莹“水纱”。在阳光照射下,水雾还折射出一道道彩虹,为春日田野增添一抹灵动之美。
与以往依赖人力漫灌不同,新型喷灌设备配备精准控制系统,可根据土壤墒情、天气状况和小麦生长周期,智能调节灌溉水量,实现“按需供水”。同时,还能够避免传统灌溉方式中容易出现的土壤板结、作物根系受损等问题。
目前,连云港夏粮播种面积377.1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5.2万亩,当前连云港小麦总体生产形势较好,当地还构建起“机械化+数字化”的绿色种植模式,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宁夏固原:北斗导航+无人驾驶 春播作业降本增效
近日,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一体化农用机械在土地上不停穿梭,不仅提高了春播作业的精度和效率,还为农户节约了成本。
目前,当地正在进行翻耕土地、覆膜等作业,为后续的玉米种植提供有力基础条件。在技术人员设定参数后,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按规划路线灵活地转弯、掉头,机身配备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种子间距等关键数据。传统覆膜、播种作业需要3人配合,每天作业量是15亩;现在,一台兼具覆膜功能的机械一天就能完成60亩。
今年,固原市原州区有50台农用机械新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在规划路线下能进行覆膜、播种、施肥、滴灌等一系列一体化作业,设备规划精确,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同时,每亩地大约给农户节省成本150元左右。
点击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