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男孩在家中做实验疑似引发爆炸,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街道方面迅速做出回应,表示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相关部门将对此次事件展开深入调查,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同时,提醒广大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家中进行实验等活动时务必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类似危险情况的发生。街道将加强对居民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4月6日,有市民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广州荔湾富力广场小区居民楼疑似学生做化学实验引起爆炸。
4月7日,富力广场小区所属的逢源街道回应,4月6日13时许,逢源街道辖内中山八路富力广场有一名人员疑似在家中开展化学实验时受伤。
接到消息后,逢源街道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置,据家属现场反馈该人员正在进行化学实验,目前具体情况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伤情还在等待医疗机构反馈。
目前,逢源街道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同时做好家属安抚,发动辖区社会力量、干部进行募捐。
新闻回顾
“整栋楼震了一下”!
广州一男孩在家做实验引发爆炸
4月6日
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被曝
“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
引发爆炸并受伤”
引发关注
同日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经初步了解
确为一小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
记者从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了解到
院方收治一名15岁伤者
其因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导致烧伤
眼睛、腹部伤势较重
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涉事小区现场画面
时评
男孩在家做实验引发爆炸,
鼓励孩子探索也要重视安全教育
据报道,4月6日,广州市某小区被曝“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爆炸并受伤”,有网友称事发楼栋“整栋楼震了一下”,引发关注。同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经初步了解确为一小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媒体记者从相关医院了解到,伤者因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较重,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对于这起因做化学实验而引发的事故,有网友为这名男孩的探索精神点赞,肯定他具有科学探究精神;也有网友质疑在家做化学实验太不安全,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责任。这其实涉及了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两个方面——既要激发、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责任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这也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双减”,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培训,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其中,就包括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除了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之外,家庭和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
这名15岁的男孩在家做化学实验发生事故,有诸多问题待解。诸如:他做的是什么实验?做实验用的是什么器材、试剂,它们从何而来?他做实验的时候,是一个人偷偷在家捣鼓,还是有家长在场?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实验事故引发的爆炸威力不小,好在他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造成大楼损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相关安全教育。特别是,老师和家长要明确告诉学生,做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要严格遵守实验规范、步骤,并且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不能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做实验。安全第一,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基本教育。
从这名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身上具有的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兴趣。但也要意识到,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科学教育还有“短板”需要补上。
一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短板”。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有冒险精神,但不能把冒险精神与不顾安全隐患混为一谈。当前,有一些自媒体博主也在教学生做实验,有的学生就按自媒体博主的“指导”,网购实验仪器、试剂做实验。但有的自媒体博主的指导并不科学,学生购买的仪器、试剂也不合格。而且,有的实验必须在严格的实验环境中才能做,不能在家里、居民区里随意做。但学生并不了解这些,贸然做实验就可能闯祸或发生事故。
二是校外缺乏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和专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里做科学实验,如果缺乏校外适合的场所,就面临“无处可去”,从而只有在家里做。但家里往往并不是适合做实验的环境。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就需要社区和校外公益机构为学生提供做科学实验的场所,如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少年宫等,或者开辟一些适合做科学实验的空间,并招募志愿者指导学生开展科创活动。这样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文 | 蒋理(知名教育研究学者)】
来源 | 羊城晚报综合自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极目新闻
部分文字 | 记者 马思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