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收费乱象日益凸显。部分充电桩运营商收取的服务费远超电费,这使得车主充电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充电桩甚至存在乱收费情况,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公示。这导致车主在充电时面临着严重的充电焦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充电桩,担心被不合理收费。这种收费乱象不仅损害了车主的利益,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和信心。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充电桩收费行为,保障车主的合法权益。
3月15日,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成为车主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车主普遍反映充电桩收费标准复杂,服务费高于电费,增加了充电成本。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平均每2.45辆新能源车拥有一根充电桩。
具体到收费情况,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北京市区充电时发现,半小时充电费用达80多元,其中服务费比电费高出约20元。目前,充电站收费项目包括充电费、服务费和停车费,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期还会执行分时电价政策。不同运营方对超时占用费和服务费的收费标准不一,尤其是商圈附近的充电桩服务费更高。
在服务费、停车费收取方面,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政府和市场对相关费用进行调节。例如,海口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上限标准为0.65元/千瓦时;而北京市自2020年1月1日起,充电服务费已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和运营成本自主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