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十五运会的混双签表上,林高远/刘诗雯组合旁标注着小小的“4”,这意味着“诗与远方”是混双项目4号种子。数据统计显示,这对广东组合在比赛中仅需12秒就能完成攻防切换中的一系列精准跑位分工。培养出这种默契,刘诗雯和林高远花了整整9年。

即便在11月14日上午进行的十五运会乒乓球成年组男团项目小组赛中,林高远代表广东队出战两盘比赛,体能已被极大消耗,即便刘诗雯已经34岁“高龄”,手臂上的绷带缠得触目惊心,但“诗与远方”长期搭档培养出的默契仍帮助他们在14日晚的混双决赛中实现逆转。
9年前的2016年乒乓球全锦赛是刘诗雯和林高远第一次搭档混双项目,那一年的刘诗雯25岁,林高远21岁,用林高远的话说,当时的他“还是个小屁孩,比赛中还需要枣姐(刘诗雯)带着”。两个奥运周期过去,世事早已变迁,刘诗雯在巴黎奥运会后退出国家队,林高远也在一站站国际赛事征程中逐渐临近巅峰期尾声。2024年,为征战全运会,刘诗雯、林高远的“诗与远方”混双组合重出江湖,当年10月15日,“诗与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夺得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混双冠军,这也是继2016年全锦赛后两人再度问鼎,两人也有资格获得十五运会混双项目的4号种子席位。
到了2025年,林高远已年满30岁,刘诗雯34岁,二十余年征程中,两人各自出战过五届、六届全运会,搭档出战过两届全运会正赛(2021年全运会,两人仅搭档出战全运会资格赛),十五运会的混双赛场被认为是两人的“终极一搏”。“第三轮比赛确实会让我们有一些‘燃尽’的感觉,但我们就是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是一分一分去咬,等打关键时刻再靠我们的经验和技战术去逆转。”在半决赛4比3惊险逆转辽宁组合王艺迪/袁励岑后,刘诗雯和林高远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而在备战全运会期间,刘诗雯在训练馆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林高远曾透露她的训练量比年轻队员还大,经常加练到晚上十点。

除了年龄考验外,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诗与远方”面临的挑战:全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回合数平均比国际比赛多2.3拍,运动员跑动距离多15%。 当彼此过于熟悉的国内选手碰撞在一起,胜负往往取决于意志品质和临场发挥。
从整个十五运会混双征程来看,四场比赛中刘诗雯用她依然精准的台内控球掌控节奏,林高远则用不知疲倦的跑动为搭档创造进攻空间。这种十年磨一剑的配合,是任何新生代组合都无法复制的财富。由于在决赛当天上午,林高远在两盘比赛消耗了大量体能,这也使得两人在决赛中除了精进战术设计,避免刘诗雯过多跑动、发挥林高远护台优势,更需要他俩在关键时刻要凭空多鼓一口气。
在与辽宁组合王艺迪/袁励岑的半决赛赛后,“诗与远方”的场外指导、广东队教练张超曾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这场比赛在技术层面我们没有打过人家,但在心理层面是刘诗雯和林高远最强的地方,他们年龄偏大,经验更丰富,一分一分扛下去,总会出现机会。”

而在14日晚的决赛中,“诗与远方”彻底燃烧,在大比分0比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依靠经验与默契不断与对手周旋,最终一鼓作气实现大逆转,这是刘诗雯、林高远“老而弥坚”意志品质的绝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