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区昕 陈文敏
图/通讯员提供
11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道中大社区人工智能健康小屋,在中山大学南校园离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方润华楼)正式揭牌使用。据悉,该小屋整合中山大学、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新港街道的优质资源,聚焦社区老年群体健康需求,构建 “人工智能 + 医养结合 + 慢病管理” 的新型服务载体。
“你好,傅医生,我的骨密度检测提示轻度骨质减少,该怎么调理?” 在健康小屋内,中山大学退休教师张老师刚完成检测,便与“数字人傅医生”展开互动。短短几分钟,她不仅拿到精准检测报告,还收到量身定制的健康调整方案。“不用跑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做健康监测,数据异常‘人工智能医生’能实时解答,还能知道怎么改善,真是说到我们老人家心坎里了。”
健康小屋内还设了人体成分分析、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尿酸、骨密度、肺功能、眼底筛查等功能,现场长者对健康小屋的便民服务赞不绝口。

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健生表示,健康小屋的落成,是海珠区落实国家卫健委“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更是探索“人工智能+基层应用”场景的创新示范。
近年来,海珠区依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优势,全力推进卫生健康数智化转型,2024年海珠区在广州市基本公卫考核中获第一名;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工智能“医防融合小程序”,成功入选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为慢性病管理等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珠方案。
“健康小屋选址老年活动中心,就是要让老人家出门即享健康服务,下楼就能查健康状况。”中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经端介绍,校地双方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将优质医疗资源与智能技术下沉社区,让老年群体切实感受到智慧健康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新港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明富表示,新港街作为高校集聚、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居民对便捷化、健康化的服务需求尤为迫切。此次健康小屋落地,是街道党工委、街道公卫委联动校地资源落实民生的体现。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推动智慧健康服务向更多社区延伸覆盖,让民生福祉惠及更广的群体。
值得关注的是,该健康小屋深度融合医校协同优势,既搭载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检测设备,更创新构建 “预防-筛查-管理-服务”全链条基层健康服务体系。
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董延明表示,未来海珠区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山大学的合作,在智能健康监测、慢病智慧管理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数智医疗技术与基层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健康红利。

揭牌仪式现场,健康小屋同步启动公益服务活动,设置健康咨询、老人体检、专项筛查及中医理疗四大功能区。由海珠区医疗集团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专家提供一对一问诊与用药指导;专项筛查区针对肝炎、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疾病开展免费检测;中医理疗区提供穴位贴敷等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