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改写后的内容,你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抗日英雄谱丨那隐匿于永不消逝电波后的身影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里,有一群英雄,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其中,那些隐匿于永不消逝电波背后的身影,更是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英勇与智慧。 他们身处隐秘的角落,却以电波为武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较量。那一道道电波,仿佛是他们坚定意志的传递,穿越重重阻碍,将重要的情报送达后方,为抗日的胜利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他们在黑暗中默默坚守,每一次按键都承载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希望。
创始人
2025-11-13 12:26:41
0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有着无数英雄的身影。李白等同志以电台为武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秘密传递着重要情报。他们身处险境,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技术,与后方保持着紧密联系。在黑暗中,那一道道电波如同希望的光芒,为抗战胜利照亮了道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换来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该片的主人公李侠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潜伏在敌占区,用秘密电台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在长期斗争后不幸入狱,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李白。今天的《抗日英雄谱》,我们一起追忆李白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我宁肯一人受困,一人牺牲,也要保全党的组织,保守党的机密,保护同志。志士是杀不尽的,革命的力量是削弱不了的。”

这是1949年5月7日,李白在狱中向妻子做的诀别。20天后,上海迎来了解放。

李白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电台政委。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上海中共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急需重新设立秘密电台,中共中央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精通无线电技术的李白。

李白抵达上海时,淞沪会战炮火正浓。他悄悄四处购买各种零件,自己组装电台。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李白终于向千里之外的延安发出了呼号,在上海与延安之间,以一道道往返的红色电波架设起了一座无形而坚实的“空中桥梁”。

李白最初用的电台功率比较大,发报信号清晰稳定,但极易被发现。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原副教授 张家禾:深夜他的邻居已经关灯休息了,但是只要李白一开机,因为他的电台功率比较大,所以邻居家那个关掉的电灯的灯泡里面的灯丝就会一闪一闪的,长此以往对电台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党的无线电专家涂作潮与李白反复琢磨、试验后,摸索出发报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的最佳搭配,同时,延安的战友们也加大了接收功率。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原副教授 张家禾:他们使电台功率从75瓦降到35瓦,最后降到7到15瓦之间,依然能够清晰地把信号发到陕北延安。

就这样,李白通过无线电波向延安传递着日军的军事部署、计划和行动,使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能够及时掌握敌情并进行部署。对于日寇来说,这一秘密电台的存在无疑是心腹大患。

面对这个神秘微弱的电台信号,日伪特务更新了功率更强的无线电雷达测向仪,四处捕捉,千方百计要把这个电台找出来。

1942年9月的一天,李白拿到几份重要情报,立即上报延安。半夜,红色的电波划破黑夜的长空。发报即将结束时,突然传来警报声,李白沉着地把最后一段电文发完,迅速拆散发报机,拉开卧室一块活动地板,将它藏在下边。日本宪兵闯进房间,四处搜查。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的故事》作者 周兆良:敌人也没发现什么,最后要走的时候,有个日本宪兵脚一踩,踩到地板,踩断了,地板下面正好是李白的发报机。查出来了,敌人一看是发报机,马上把李白抓起来。

这座大楼,就是当年日本宪兵司令部的旧址。80多年前,日本宪兵把李白关押进这座大楼,实施了老虎凳、电击、辣椒水、拔指甲等种种酷刑,但李白始终一口咬定,自己是商业电台,就是给大老板报行情的。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原副教授 张家禾:日本人在李白的住处只搜到发报机,没有搜到收报机,就非常符合商业电台的特征,因为商业电台主要功能每天固定时段播报各种商业行情就可以了,它不需要随时接收指令的。

原来,在涂作潮的指导下,李白把收音机改装成了收报机。在敌人冲进来前,他取下了临时搭在收音机上的一根细铜丝,收报机就成了普通收音机。就这样,日本人始终找不到实质性的证据,经党组织营救,1943年5月李白被保释出狱。

出狱时,妻子裘慧英来接李白。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4年前,为了掩护工作,上级派裘慧英来和李白假扮夫妻。之后,他们结为了真正的革命伴侣。

1944年秋,李白接到一个更重要也更危险的任务。党组织派他打入国民党的重要情报部门,国际问题研究所,李白也改名为李静安。这里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日本、美国以及国民党方面的军事情报。李白以报务员的身份潜伏下来,为我党秘密传送了大量战略情报。

这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也是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和被捕的地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李白再次回到上海,成为隐蔽战线的情报英雄。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原主任 王佩军:某种意义上李白同志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具体就说他在解放战争整个期间,向解放军总部,向我们的三大战役指挥部,报告了有关的信息,在关键的时候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国民党也加强了在上海的监测和搜查,从美国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电监测仪器,彻夜不停地监听侦测。

1948年12月29日,李白接到了一份绝密情报,需要立即发给党中央。在约定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发出了人生最后一份电报。

当敌人破门而入时,李白连耳机都来不及摘下。

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无线电总台报务员 李康将(2021年采访):发报的当中他突然停了,而且打出无线电用语的信号,就是说“再见”,嘀嘀嘀嗒嘀嗒,就是“再见”,很匆忙的。

发出“再见”两个字,李白的电台永远地沉寂了。

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无线电总台报务员 李康将(2021年采访):感到很难过,很痛心,太可惜了。

李白的儿子 李恒胜 (生前采访):我们上海解放是1949年的5月27日,我父亲在解放前20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蒋介石写了一个东西,就是“坚不吐实,处以极刑”。把我父亲秘密杀害在浦东戚家庙,当时我父亲年仅39岁。

电波不逝,精神永存。李白把“电台重于生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党的誓言,永不消逝的电波将永远为共和国所铭记。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李红刚 常江 俞翔 罗安敏)

相关内容

新华鲜报|驻华使节看“十五...
中国新蓝图,世界新机遇!11月10日,来自16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
2025-11-13 16:41:45
中国有约·相约山西 | 老...
11月10日,“中国有约·相约山西”2025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山西太...
2025-11-13 16:41:27
视频丨美国政府终于“开门”...
△美国国会大厦(资料图)当地时间11月12日,历史最长的美国政府4...
2025-11-13 16:40:48
广州,该怎么和自己比?
11月12日,南方日报推出评论文章《总书记为何强调“广东要和自己比...
2025-11-13 16:39:34
数说“十四五”我国工业机器...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机器...
2025-11-13 16:37:58
以下是一篇改写后的内容,你...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有着无数英雄的身影。李白...
2025-11-13 16:36:23
“苏超”到底超越了什么?
记者:杨丁淼、何磊静、陈圣炜对于习惯了“苏超”的球迷,这个周末,生...
2025-11-13 15:39:29
“智慧全运”背后的亿级数据...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于11月9日在粤港澳三地开启。分散的办赛格局,...
2025-11-13 15:38:32
十五运会开幕式背后:广州消...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在这场“简约、安全、精...
2025-11-13 15:37:59

热门资讯

新华鲜报|驻华使节看“十五五”... 中国新蓝图,世界新机遇!11月10日,来自16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外交官走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参加...
中国有约·相约山西 | 老陈醋... 11月10日,“中国有约·相约山西”2025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山西太原东湖醋园解锁老陈醋新体验。润肤、...
视频丨美国政府终于“开门” 但... △美国国会大厦(资料图)当地时间11月12日,历史最长的美国政府43天“停摆”终于结束。危机暂时解除...
广州,该怎么和自己比? 11月12日,南方日报推出评论文章《总书记为何强调“广东要和自己比”?》,引发用户强烈反响。作为国家...
数说“十四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及国产化率不断突破,产业...
以下是一篇改写后的内容,你可以...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有着无数英雄的身影。李白等同志以电台为武器,在敌人的眼皮底...
“苏超”到底超越了什么? 记者:杨丁淼、何磊静、陈圣炜对于习惯了“苏超”的球迷,这个周末,生活似乎少了一剂味道。赛场曲终哨响,...
“智慧全运”背后的亿级数据:大...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于11月9日在粤港澳三地开启。分散的办赛格局,如何进行跨区域指挥调度和全链条安全...
十五运会开幕式背后:广州消防“...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在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盛典背后,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以下是一篇改写后的内容,你可以...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有着无数英雄的身影。李白等同志以电台为武器,在敌人的眼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