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广州白云建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建科集团”)打造的云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在白云湖未来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运营。
据悉,作为广州首个政企联动的具身智能开放平台,该中心将围绕“场景创新+技术突破+产业集聚”三大方向,构建从算法研发、硬件孵化到多场景验证的全链条赋能体系,为区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机器人研发销售奖励最高达1000万元
当前,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于2025年10月24日至11月23日发起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白云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前正在挂网征求公共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白云区每年通过白云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开展机器人应用场景遴选、推广工作,按照推广机器人产品销售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支持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在白云区研发投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按照实际研发投入的2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同时,支持关键技术创新。以“揭榜挂帅”方式,对成功揭榜且完成项目的单位,给予1000万元奖励。

白云区副区长陈永俊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云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是白云区围绕机器人产业布局作出的关键部署,也是广州市首个聚焦“具身智能”整机+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创新平台。白云区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持、保障充足的要素供给。
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平台
云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启用现场,多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白云建科集团携手中国移动、邻创科技、通达电气、赛西检测、海康威视、修炼科技、优联智能、省机器人协会等企业和机构,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共建。
据了解,未来白云区将以华为云、创邻科技、赛特智能等企业为牵引,加大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平台,布局人机协作、集群智能等前沿方向,拓展海外市场合作渠道,实现产业规模年均增长50%以上,预计到2027年推动白云区机器人整体规模突破260亿元,让白云成为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集聚核心枢纽。

白云建科集团董事长黄树峰在致辞中指出,创新中心将打造从研发到规模化验证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链接各类创新主体,孵化产业链配套企业,逐步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完整产业生态。同时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与区域产业深度绑定,在城市治理、商业服务、枢纽经济等优势领域推进规模化应用,让创新成果在白云落地生根。
创邻科技CEO张晨表示,创新中心将构建开源社区空间,集聚一批“大脑、小脑、肢体”技术领先企业和整机企业总部,构建以具身智能为核心要素的机器人创新策源地。
多场景具身智能设备亮相
活动现场,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现场首发了白云城管城市巡检具身智能场景。与此同时现场还设有休闲体验区和联创实验区两大主题展区。

休闲体验区布置了乐聚讲解机器人、智元舞蹈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设备,它们以精准协作与智能交互,展现科技融入生活的无限魅力。
联创试验区则模拟真实工业场景,机器狗、机器臂以及人形机器人正从事小件工装上料、SMT料盘架下料、料箱搬运、快递出库、化妆品分拣等工作,从精细操作到智能调度,全面展示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突破性技术。

据悉,白云区拥有70万家经营主体,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需求迫切。据介绍,广州市白云区计划三年内推动50家制造企业转型为机器人零部件专业供应商,形成“整机拉动转型、转型反哺整机”的良性循环。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俊龙认为,“接下来创新中心可依托白云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聚焦垂直领域大模型,在工业场景先行先试,实现快速落地,然后逐步将应用拓展至物业、安防、家居等高精度需求领域。
长远来看,还可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推动‘地面机器人+无人机’的协同创新,通过系统规划和开放多元应用场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完善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文 | 记者 徐炜伦 通讯员 周亚君 范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