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穗政数宣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举办。近6万名观众,10个远端集结点,95条保障路线……如何高效保障开幕式当天人员安全有序参加活动,并确保通信网络、交通运行等万无一失?近日,记者来到十五运会广州赛区MOC(即Main Operations Centre,主运行中心)赛事指挥部,了解“一个平台管全运”的实现路径。

秉持“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广州赛区没有新建比赛场馆,没有运动员村和媒体村,分散的办赛格局给跨区域指挥调度和全链条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分散的场地、人群、车辆、日程安排等海量赛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动态图表与三维空间模型,不仅等比例还原体育场馆、火炬传递等重要场所实景,还可通过AI大模型自动启动相应预案,生成决策建议,全程实现“数据可视化、信息秒获取、决策快响应”。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广州执委会数字技术部部长黄津介绍,过去要在十几个系统间来回切换,现在通过MOC 系统,轻点鼠标即可轻松调阅火炬传递、开幕式、赛事运行等十余个重大场景“专属数据看板”,系统对接省执委会、市交通、气象、生态、卫健等十多个部门业务系统。
“系统累计接入216类主题数据,汇聚、生产数据超1亿条,并通过3000多路高清视频实时数据全息呈现所有态势,大到比赛场馆、保障路线、接待酒店等每一个重点区域,小到每一个观众坐席以及24类开幕式观演人员的集结时间、实时转运情况。”该负责人表示。
这些庞杂且多源异构的数据如何用于指挥?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首次创新应用“数图联动+视图联动+表图联动”三协同模式。
记者在赛事指挥演练现场看到,系统模拟突发预警:某场馆入口人流量快速增长,可能出现拥堵,指挥长点击预警信息,在三维地图精准定位坐标,系统快速打开周边视频实时画面,通过视频通话调度该场馆安保人员和志愿者前往现场维持秩序。整个处置过程不到2分钟。
工作人员解释,MOC指挥系统底层能力不仅有分布式计算与智能决策引擎的强力支撑,更有来自城市侧、赛事侧、场馆侧以及互联网侧多维数据的强力加持,在广州真正实现“一键发起、全网联动”。
其中,为做到实时视图联动,系统接入场馆、接待酒店、交通枢纽、开幕式集结点、停车场及重点保障线路六大类视频监控1.2万路,并按具体点位类型细分为100余小类进行数据深度治理。
表图联动的核心是将开幕式当日运行流程表中每一项任务内容、运行时刻、责任人与场所人流热力图、视频监控图进行精准关联、自动调取,打造可实时调控的“动态工具”,指挥长可根据当前任务实时掌控现场动态。
“我们交付的不止是一套赛事保障系统,更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智慧治理范式。”黄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