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为期7天的第六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落下帷幕。本届森林文化周以“湾区绽放·绿美广东·精彩全运”为主题,联动全省21个地市共同开展,累计举办各类森林文化活动280多场,吸引逾47万人次参与,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的绿色文化盛会。

“森林文化+”全运打造主题活动
本届森林文化周首次融合体育、文创、博览会等多重元素,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三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等品牌有机融合,发动全省21地市150多家自然保护地和自然教育基地共同参与,持续深化森林文化内涵与外延,涌现出自然观察节、森林徒步剧本游、芳香康养疗愈学堂等新兴特色活动,展现出蓬勃活力。

各地通过开展森林徒步、自然观察、森林康养、湿地观鸟、红叶观赏等多种形式活动,打造“行走的森林文化课堂”,让公众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中,深度感受自然魅力。据统计,森林文化周期间共开展森林徒步活动120余场、自然教育活动70余场、专题展览活动50余场、绘画摄影活动30余场。其中,自然教育活动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活动类型——各地通过将林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自然体验,巧妙融合实地观察、互动游戏、动手实践等环节,不仅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踊跃参与,更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热门选择,展现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自然探索的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森林文化周积极探索“森林文化+全运会”创新模式,通过马拉松、桨板运动、定向越野等形式,深度融合体育、文化、旅游、教育等多种元素,将多元运动场景延伸至森林空间,让绿色低碳的全运理念与生态文化同频共振。

形成“一域一特色”森林文化发展格局
从森林到海边,从城郊到乡镇,森林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以为珠三角为轴,粤东西北为翼的“一域一特色”的森林文化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了林产品加工、森林康养、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等绿色惠民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珠三角地区巧妙将森林文化与文创展会、设计美学相融合,开发出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的森林文创产品,如木质文创摆件、植物染家居用品、香氛手作等,延伸了林产品产业链价值;粤北地区立足丰富的林下经济资源,创新打造“森林小吃铺”等特色体验项目,引导参与者亲手制作森林食品,沉浸式感受“粤林山珍”;粤西地区立足湿地与红树林资源禀赋,打造自然观察、专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系统展示沿海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与保护成效;粤东地区积极探索非遗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融合发展,通过森林乡村跑、文化游园会、草地音乐节等形式,推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下一步,我省将持续聚焦生态文化的繁荣与创新,致力于打造系列化和多样化的生态文化产品,发展森林文化产业,通过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百花齐放的森林文化新格局,共建共享绿美广东。
文、图|记者 张爱丽 通讯员 林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