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陈泽云 杭莹
图/郭思杰
11月4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届广交会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境外采购商超31万人,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6.5亿美元,多项指标刷新纪录。这场盛会,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确定性”。

“广”聚天下客:
“用脚投票”彰显中国魅力
跨越山海,奔赴广州。在这届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用脚投票”,表达了对中国产品的信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广交会的流量真是太厉害了!”首次参展的博灵脑机董事长马三光兴奋地说。这家携带全球领先脑机接口产品的企业,在参展次日就收获了来自中东的订单,实现了产品上市以来的首单突破。
数字见证热情。共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7.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21.4万人,增长9.4%,占比69%。欧盟、中东、美国、巴西采购商增幅明显,分别达32.7%、13.9%、14%、33.2%。
“广交会能把全球采购商直接‘请进来’,对我们来说更划算、更经济。”富英股份有限公司的台商许家瑞坦言。这位自2014年首次被广交会规模震撼的“老广交”表示,其企业出口业绩中,来自美、澳、日、欧等核心市场的客户,大多在广交会上结识。
158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增长12%。406家头部企业组团参会,增长7.9%。这份名单,勾勒出全球经贸合作的活跃图景。正如一位境外采购商所说:“广交会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确定性。中国供应链无可替代。”

“新”火相传:
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走进本届广交会的展馆,创新气息扑面而来。460万件展品中,新产品、绿色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分别占23.3%、23.5%、23.9%。AI赋能、创新智造、绿色低碳、高端定制,成为贯穿三期的关键词。
“我们是第一次参展,而且是携带我们刚上市不久的新品参展,对我们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博灵脑机马三光的这番话,说出了众多创新企业的心声。广交会成功地将中国的前沿科技具象化地推向全球,让创新型企业迅速找到了通往世界市场的快车道。
创新,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我们的APP控制这个功能,就是根据今年5月份参加广交会后,迅速响应客户们的需求后开发完成的。”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殷可飞指着公司新推出的电动摇床介绍。这款具备“哭声检测”、APP智能控制功能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客商驻足体验。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在观察展会后指出:“广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历了多次的产业和技术的更新升级。这些技术升级的背后都是市场的需求,在广交会上了解到的新需求会成为企业推动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的驱动力。”

“链”接未来:
开放共赢书写新篇章
从产品到方案,从制造到智造,广交会见证着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
“这次参展,我们在新兴市场很有收获,接到了不少中东客户的订单。”殷可飞介绍,像阿曼等中东国家的客户意向尤为强烈。为了更好适应客户需求,公司还灵活调整策略,为部分热销款备好现货,降低了客户的起订门槛。
作为参展中坚力量的广州工控集团,凭借定制化新品、全链条解决方案与智能制造硬实力,在本届广交会迎来全球222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收获近1300万美元意向成交额。这体现了大型制造企业正通过广交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方案”转型升级。
在拉美市场采用轻资产模式的“老广交”刘敏,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我们每个国家花色基本都不重样的,比如说水泥灰花色主要针对韩国市场,镀金主要是面向拉美市场。我们掌握了每个国家的喜好密码,就相当于打开了每个市场的金钥匙。”
刘敏表示,他们原本在拉美等地区有时候会遭遇收款难问题,通过参加广交会,他们了解到了行业内的最新资讯,现在他们使用XTransfer等新型本地收款工具,只需要提供几样简单的证明材料,不到20分钟就可以收到款项,极大解决了收款问题,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的布局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变化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的需求和他们的竞争力。”他进一步表示,“我们的很多厂商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和客户交流中根据其实际需求去调整和发展的。所以,‘新三样’除了是产品外,还包括服务、解决方案,这体现的是我们供应链的特色。”
今日的闭幕,是为了明日更好地启航。
第139届广交会已定于2026年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这场满载商机的南方之约,将继续汇聚全球力量,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广交会,这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金色桥梁,必将继续以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确定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