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耀琪
从2025年11月延续至2026年3月,“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长卷,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这是广东在新时代消费变革的十字路口,打响的一场以“时”促“实”、以“流”促“留”、以“品”促“牌”的立体化消费升级战役。
从“消费时点”到“消费时段”的升维
传统的促消费往往聚焦于单个节假日,而“粤享暖冬”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敏锐地捕捉到今冬明春三大核心事件——第十五届全运会、迎APEC峰会、新春佳节——所形成的独特“时间窗口”,并将其串联成一个长达5个月的、富有节奏感的“消费时段”。
全运会带来体育消费的澎湃热潮,迎APEC峰会赋予国际化消费的广阔视野,寒假与春节则承载着家庭与情感消费的深厚底蕴。这四大活动的次第展开,如同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旨在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消费“浪涌”。这种设计,避免了消费动力的断档与枯竭,通过持续制造热点,将短暂的“人气”转化为持久的“商气”,将事件带来的“流量”沉淀为经济发展的“增量”。这正是从战术性促销向战略性运营的关键转变,体现了政府对消费市场运行规律更为深刻的理解与驾驭。
从“过境驿站”到“目的地体验”的深化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交通枢纽,从不缺乏人流。但挑战在于,如何让来往的旅客慢下来、住下来、消费起来,从“路过”变为“体验”,这是长期的课题。“粤享暖冬”方案精准地回应了如何让国人“心向往之”的课题。
方案的核心逻辑是“场景营造”与“体验增值”。无论是为全运游客定制的“赛事+文旅”套餐,还是为国际宾客打造的入境游精品线路和便捷退税服务;无论是为寒假学子设计的沉浸式研学项目,还是为春节归家者准备的岭南年俗盛宴,其本质都是在提供一种无法被简单复制的、深度的、情境化的体验价值。
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粤夜粤美”夜间消费、“非遗大师工作坊”等具体举措,广东正努力将自己从一个高效的“过境驿站”,升级为一个值得专程前往、深度探索的“消费目的地”。这种转变,是实现消费扩容提质的根本路径。
从“分散资源”到“集成IP”的赋能
促消费易,树品牌难。“粤享暖冬”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将短期活动与长期品牌建设进行了有机融合。这种结合,甚至应该成为机制而长期贯彻推行。
“游、食、购、乐赏、健身”五大品牌的提出,是广东核心消费资源的系统性梳理与集成。五大“地图”的发布,如同为消费者绘制了一套清晰的“消费藏宝图”,将分散在全省的珍珠串成一条条璀璨的项链。
特别是“食在广东”与“粤味21”IP的打造,将粤菜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播的品牌符号。“购在广东”与“粤手礼”的推出,则是对“广东制造”从工业品向消费品、礼品转型的有力助推,让“广货”以更亲切、更具文化内涵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这种品牌化运作,使得本次消费季的效益得以超越5个月的活动周期,为广东的文旅和消费产业积累下宝贵的无形资产。
“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实践。这场“立体战役”的成果,最终将体现在每一位游客满意的笑容里,体现在市井街巷升腾的烟火气中,体现在广东消费能级与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我们期待,这个“暖冬”,能真正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汇入一股强劲而持久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