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江皓轩 通讯员 横沥宣 张丁璞
图/陈民龙 横沥宣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10月27日晚,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水球决赛中,广东队以16:9战胜上海队,成功卫冕。此役不仅为广东代表团摘得一枚金牌,更创下全运会男子水球项目的历史纪录——广东队凭借此次夺冠,成为该项目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六冠王”。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男子水球队队长陈仲贤籍贯南沙,他在本场比赛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夺得该场馆产生的首枚十五运金牌。

“老对手”交战广东队力克上海队
决赛当晚,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内气氛热烈,上海队率先破门,反客为主。广东队随后迅速调整状态,在第一节结束时将比分反超为6:5。进入第二节,广东队凭借严密防守与高效进攻,将领先优势扩大至10:6。下半场,广东队持续压制对手,最终以16:9锁定胜局,将金牌收入囊中。

作为场上队长,陈仲贤在攻防两端均表现突出,并承担起指挥全队的职责。他在赛后表示:“这场比赛最让我感动的是全队团结一致,为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精神。这枚金牌对每一位队员都意义重大。”他还特别提到,能在广州主场夺冠倍感自豪,“这份荣誉离不开家乡亲友和现场观众的支持,它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团队。”

赛后,广东队队员与家人相拥庆祝。陈仲贤也第一时间与妻子分享喜讯,并返回家乡南沙区横沥镇,与因长期备战而难得团聚的父母共度时光。
始于河涌“双料队长” 从南沙水乡游向世界赛场
陈仲贤出生于南沙区横沥镇太阳升村,童年时在河涌中嬉戏捕鱼的经历,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水性与体能基础。小学时期,他先后被选入田径队与游泳队,11岁时正式接触水球项目。“当时对水球并不了解,是体校的启蒙老师带我入门,”他回忆道,“尝试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水球运动被称为“水上摔跤”,综合了游泳、球类与格斗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体能、技巧与意志力均有极高要求。面对高强度训练,陈仲贤始终相信“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即便在疲惫欲弃之时,家人的支持也成为他继续前进的动力。“既然选择了这个项目,就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做出成绩,”他说。
如今,陈仲贤已成长为国家队与广东队的“双料队长”。从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首次夺冠,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战胜哈萨克斯坦队,再到本届全运会成功卫冕,他在大赛中不断淬炼成长。谈及心态变化,他表示:“关键在于调整心态,适度的压力能转化为动力,过度紧张反而会影响发挥。”
全运会的胜利对他而言并非终点。作为国家队队长,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将多年国际赛事经验与战术理解分享给年轻队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团队至上”的理念,助力中国水球在国际赛场上持续发光。
点赞家乡新变化 南沙体育乘风破浪正当时
此次回到南沙,陈仲贤对家乡的体育设施变化印象深刻。“现在镇里增加了不少儿童娱乐场所和体育设施,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非常有帮助,”他表示。

他认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场地建设,近年来南沙区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与成效有目共睹。他希望未来南沙能承办更多高水平体育赛事,让更多人通过体育认识南沙、了解南沙。

目前,南沙区正通过构建多层次体育设施网络,不断优化区域体育生态。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南沙体育馆及各镇街健身广场共同构成了全民健身的主要框架,推动“10分钟文化体育设施圈”逐步实现,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安全、便捷、专业的健身环境。
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南沙创新推行“无围墙”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基地模式,依托26个网点学校和12个训练基地,将专业训练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有效缓解学训矛盾与人才输送难题。此外,区楚良足球工作室等专业团队的加入,也为系统化培育后备人才提供了支持。
依托滨海资源,南沙还规划建设了水上运动基地等特色场馆,为发展水上运动、培育本土体育项目提供了良好条件,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