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通讯员 莫冠婷 李端莹 项建标
图/新华社资料图
今年重阳节是我国第十三个法定老年节。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99万人,老龄化率达14.86%,预计2030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2万个,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7%,122个行政县(市、区)均实现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
近年来,广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普惠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将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纳入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省“民生十大工程”“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不断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全省养老保险覆盖8219万人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养老保险覆盖8219万人。老年慢性疾病纳入门诊特定病种范围,切实减轻老年人员门诊费用负担。广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8年惠及13万人,梅州已于2025年7月1日启动长护险,惠州、汕头、汕尾等地将陆续跟进。截至2025年6月,311.06万名老年人享受高龄老人津贴。截至2025年9月底,26.58万名老年人享受低保、17.31万名老年人享受特困人员待遇。1486万名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覆盖全省、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84家,实现县区全覆盖。全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率达85%,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92%。老年人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岁。

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广东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全省共有13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广东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约9.3万户改造任务,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设立家庭养老床位超2万张。为着力完善多元养老助餐服务,广东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省“长者饭堂”(助餐点)3705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5330万人次。

“十四五”以来,各级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5%的资金比例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超30万人次。目前全省2.36万养老护理员均实现岗前培训。
与此同时,广东深化拓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志愿者贡献银发力量。截至2025年7月底,全省共有老年志愿服务组织1500多个、老年志愿服务者62万人;全省“五老”队伍17.7万人,成立“五老工作室”1537个;设基层老年协会16960个、老年协会会员约200万人。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将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纳入各级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积极探索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当前,广东养老金融产品类别、老年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供给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广东已与全国20个省区市建立旅居养老合作关系,在合作区域培育旅居养老示范基地71家。

广东发布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在用地扶持、医养结合、税费、用水、用电、用气优惠等方面提供25项政策指引。培育发展一批具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十四五”以来,全省民办养老机构由2021年514家增至2025年676家。广东已成功举办10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吸引参展企业超过3200家,行业观众超过40万人次。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服务合作步伐加快。截至目前,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总数增至24家,共收住符合条件的香港老年人709人,不断满足香港地区老年人在粤多元多样养老服务需求。依托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深化粤港澳养老服务标准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粤港澳三地已联合公布8项民政养老服务领域“湾区标准”,助力推动“湾区养老”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